1 / 5
文档名称:

雨巷教案.doc.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雨巷教案.doc.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2 2016/4/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雨巷教案.doc.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雨巷学****目标: 1. 通过意象的分析,把握意境的创设; 2. 分析艺术表现手法,体会不同手法产生的不同效果; 3. 品味语言,把握不同词语带来的不同感情倾向; 4. 在朗诵中整体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学****重难点 1. 诗中思想内容的分析是重点 2. 分析新诗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的难点。背景知识储备: 1. 作者简介戴望舒( 1905 — 1950 ),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 1923 年秋入上海大学中文系。 1925 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 1928 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 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 1931 年加入中国左联。 1932 年自费赴法国, 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 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1935 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 193 8 年避居香港, 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 1941 年, 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 受伤致残, 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1949 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 1950 年因气喘病去世。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 另有译著等数十种。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前者如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后者如魏尔伦、果尔蒙、耶麦等, 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 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 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在诗的内容上他注重诗意的完整和明朗, 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 2. 作品时代背景《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 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 1927 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 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 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 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 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 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 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学法指导 1 .分析新诗也要从诗的意象、意境、语言、情感、写作技巧五个方面去把握,不能单凭直观感觉。 2 .鉴赏诗歌还要注意不同技巧产生的不同效果,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进行体会。一、基础知识自学: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