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精品期刊】led封装企业“大难临头”.pdf

格式:pdf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精品期刊】led封装企业“大难临头”.pdf

上传人:lizhencai0920 2016/4/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精品期刊】led封装企业“大难临头”.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5 本周焦点欧债“蝴蝶效应”:LED封装企业“大难临头”“今年上半年,欧债危机等一系列全球经济疲软事件的”蝴蝶效应“,将本已危机四伏的LED行业不断推向风口浪尖。处于产业链中间环节的封装行业,也难以幸免。 8月初开始,LED上市公司相继发布2012年上半年财报,营收增长速度和毛利率表现都并不乐观。而对于众多国内中小型LED封装企业而言,也陷入订单吃紧,利润出现负增长的局面。同时,根据研究所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白光LED灯珠价格已经下降了 20%。封装器件价格的快速下降,对于中大型封装企业而言,意味着要重新整合与降低成本;对小企业而言,则意味着微利与生死挣扎。“从去年开始,显示屏用封装器件的利润已经跌到谷底。”安普光光电总经理肖文玉对于目前的产业链胶着状态深有感触, 显示屏企业无法从封装那里缩减成本,封装企业也无法从普通原材料、工艺、管理等方面节省成本。在这样一种弥漫着生死味道的产业背景下,企业如何快速摆脱困境,熬过这段日子并存活下来,成为眼下各家封装企业的最大困扰。8月17日,在第九届产业主题高峰论坛上,柏狮光电销售总监王鹏坦言:“谁的口袋深,资金实力比较雄厚,谁就能够安全度过洗牌期。”事实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决定LED封装企业“生死”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成本控制、产业链整合效率等因素。增量不增利 LED封装上市公司公布的2012年上半年财务报告显示,这些公司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情况。其中,,%; 净利润为3322万元,%;,%,净利润为4209万,%;%的增长,%。 LED封装价格的大幅下滑,是目前很多封装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报告称,今年上半年,在三大封装主要市场中,显示屏器件价格已经跌至低谷,产品基本无利润可言;背光器件价格下降了15%,但由于市场相对封闭,已经进入供应链的封装企业仍能保证一定的盈利水平;而照明器件价格则下降了10%~20%。以瑞丰光电为例,2012年上半年财报显示,照明LED光源,%,%;中大尺寸LED背光,%,%。国星光电总经理王森强调,一方面受制于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前几年市场行情太好,新进入者增多,产能快速上升,使得竞争更加激烈,导致单家企 6 业业绩增幅放缓。事实上,封装的下游市场需求依然在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 下游应用需求增长60%左右,同期,封装器件产量增加了40%~50%,产能更是增加了 70%。供求不匹配、新进入者增多,尤其是国内封装产品的普遍同质化,正在不断吞噬毛利率。不过对于LED封装行业的整体发展态势,王森还是持乐观态度:“目前行业只是处于短暂市场过度竞争阶段,经过这一轮洗牌和整合,会诞生一批优秀的企业,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寻求突围机会在市场腥风血雨下,还是存在着机会。莱特光电企业经理施光典表示,虽然有很多企业出现亏损的状态,但是做得好的企业规模和利润反而在增长。“前几年,由于LED市场价格和产品非常混乱,国内LED照明产品在海外市场也一度落下品质不好的极差口碑。”施光典表示,随着欧美市场准入标准的提高,原本注重技术研发和创新的企业,今后几年或将迎来明显的业绩增长。事实上,机会还青睐那些在封装产品结构以及关键材料上进行创新的企业。据高工LED产业研究所副总监岑自力介绍,今年初开始,中功率器件(~) 正在逐步替代传统小功率器件(~),应用于室内照明。“采用中功率芯片进行封装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企业要应对价格战,首先要从产品结构上降低成本。”除了产品结构的改变,新材料的应用也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必然选择。“通过偷工减料,或是压缩经营成本来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价格战厮杀的要求了。”施光典表示,传统的材料配件价格已经跌到低谷,该降的都已经降下去了。以 LED胶水为例,LED封装用胶水,去年价格为4000元每公斤,有些甚至卖到7000元每公斤。而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填充胶价格降到了300~600元每公斤,集成胶降到了1500元每公斤。市场价格的巨大变化,让新企业有些无所适从。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上半年市场上推出了一种新型导热黏贴胶水,每公斤价格提升到3500元。价格高出普通胶水,主要在于这种新型胶水可以自动化涂抹,如果控制好工艺,最终平摊在每颗COB光源上的成本仅为6到8分钱。而普通胶水,由于采用人工涂抹,成本却高达一毛三到一毛五。“从某种意义上讲,谁能够快速导入新型封装材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