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新时期汾河灌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doc

格式:doc   大小:10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时期汾河灌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doc

上传人:小雄 2020/10/4 文件大小:10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时期汾河灌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时期汾河灌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王嬪(山西省汾河灌溉管理局030900)摘要:汾河灌区在山西省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屮具有重要的地位,文中分析灌区水资源、骨干水利工稈状况、末级渠系管理与建设、信息化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水利现代化的要求提出相应对策,阐述了通过调蓄塘库群系统建设、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丁稈、末级渠系改造、灌区公用信息平台开发以及创新农户参与灌溉管理组织形式等途径可实现汾河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新时期;汾河灌区;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TV274 文献标识码:B0前言汾河灌区位于山西省太原盆地,)1ha,,约占-全省水地面积的1/10,是山西省最大的白流灌区。灌区灌溉控制范围覆盖太原、晋屮和吕梁3个地市的11个具(市、区)60个乡(镇)522个白然村,同时担负着向太原钢铁公司、太原第一热电厂和清徐东、两湖T业园区、交城生态园区的供水任务以及太原汾河公园、迎泽公园、森林公园等生态用水。灌区土地资源、气候资源丰富,土壤肥力状况较好,雨热同期,具有较好的水利条件,是山西省粮棉、蔬菜主要生产基地Z-,实灌面积与经济效益持续衰减淋区灌溉水源主要有汾河水库来水、区间径流、太原城市生活及工业排退水,其屮汾河水库是主要水源。近年来,由于水资源呈现时段性、区域性短缺,灌区可引水量呈减少趋势(如图1),灌区经济效益严重衰减。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儿方面:一是天然降雨减少和水源地水保T作深入开展引起可引水资源量不足;二是水资源远稈调配采用河道输水,同时供水T穆建设滞麻造成水资源浪费,导致水资源不能满足需求;二是纽•织管理原因和农业灌溉节水措施实施不力导致水资源浪费引起水资源不足;四是水环境污染导致有效水资源量减少。为了遏制灌区经济衰减,灌区制订供水方案采取经济效益优先为原则,安排部分水资源“农转非”,冇的井渠结合地区演变为以采地下水为主的井灌区,井灌区乂成为漏斗灌区共至恢复为旱地,农业生产受到不同程度彫响。此外,随着城市规划和道路等其他用途占地,也加速灌区实灌血积呈现递减趋势(如图2)。30000250002000015000900;soozM寸00Z/EOOZrlooz-00^000C666一866一卜66一966一S66I寸66一E66一Z66-一66一066一00O500%1/;oorl;00c,寸ooc;00c-zooz•ooorl666一;66一L66-‘966一S66一‘寸66一;66一C66-一66一」0661O0份7一H£,病险隐患依然存在灌区现有干支渠、力亩以上斗渠闸、桥、涵洞和渡槽等各类建筑物1316座,大部分兴建于上世纪50、6()年代,建设标准低多为砖石结构,加Z长期以来工稈配套养护资金不到位,工程管理维护责任难以落实,大多水利设施超期服役,老化破损,带病运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果,累计改造各类建筑物192朋,灌区工程状况得到初步改善,但仍有38%建筑物急需技术改造。灌区现有干渠5条支渠20条,各级渠系对灌区的生产起到有力保障作用。上世纪60〜70年代,先后采用教料布、浆砌石以及碗板等形式对部分渠道进行衬砌,大多超期服役,因冻胀破坏等多种原因衬砌体儿乎全部损坏。随着节水续建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