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考第一轮历史复习(单元复习)
2005. 11
高三开学寄语
第三,“完善计划,优化方法”(三轮复习)
第一,“拼搏高考,科学备考”(自信轻松)
第二,“重视历史,培养特长”(特长学科)
2、把握“以回归教材为中心,坚持归纳总结,坚持解题训练”
1、紧跟老师,抓好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练本归纳、错题和高考前问答题汇总
试卷和资料整理八次大型考试、若干测验、资料
典型例题
概括指出1949-1952年底、1956-1978年以及1978年以后三个阶段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基本状况,并分析其对当时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14 分,2004广东)
从1949年-1952年底: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共同存在与发展;(3分)
从1956年-1978年: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单一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2分)
1978年以后: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分)
1949年~1952年底: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2分)
1956年~1978年: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但单一的公有制结构与我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序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2分)
1978年以后: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2分)
典型例题
中国共产党在1953年、1957年和1987年分别制定了基本路线(或者总路线),请分别说出其主要内容以及对当时社会的主要作用(或者影响)?(12分,2005年广东)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造”)。引导全国人民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指明了方向。
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98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过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简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促进改革开放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典型例题
意大利是欧洲最早历史风云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国家之一,但到 19世纪中期,社会经济发展却远远落后于英、法两国,试从近代早期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的变化、意大利内部政治状况方面分析其原因。(14分,2004广东)
答案要点:(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变化,主要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葡萄牙等国代替;(5分)
(2)很多地区被外国势力控制或占领,邦国林立,长期没有统一;(6分)
(3)多数邦国处于封建统治之下,工商业发展受到阻碍。(3分)
(评分说明:如考生答出其他原因,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4分。)
典型例题
一战前,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是英、法、俄、德、日、美六国之争,战后演变为英、日、美三强争霸,请说出这种格局演变的原因?华盛顿会议是如何调解三强关系的?你有何看法?(12分,2005广东)
答案要点:
原因:德国战败;沙俄消亡;法国被削弱;美国崛起为世界大国;日本力量大增;英国力图保住既得利益。
调整:通过签定《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洋地区的利益冲突,形成了“华盛顿体系”。
看法:这种调整只是暂时缓解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中国近代史线索
总体上可以划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义革命阶段,
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分界线。
晚清政府
(1840---1912)
北洋军阀
(1912---1928)
国民政府
(1927---1949)
人民解放战争(1946---1949)
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发展和失败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北洋军阀的统治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1937---1945)
中国现代史线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978--- )
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6)
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和文化大革命(1957---1976)
一种社会性质
两对矛盾
三条线索或者三个时期
四大阶级
五股思潮
六国列强
七款条约
八位人物(林则徐、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