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文档名称:

看电影,学法律.ppt

格式:ppt   大小:5,714KB   页数:5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看电影,学法律.ppt

上传人:中华文库小当家 2020/10/5 文件大小:5.5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看电影,学法律.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看电影,学法律张晓茹目录第一章看电影,学刑法第第二章看电影,学民法第三章看电影,学婚姻第四章看电影,学商法第五章看电影,学经济法第六章看电影,学宪法行政法第七章看电影,学诉讼法第一章看电影,学刑法SHOTMYPROVEIT原名:Fracture译名:破绽导演:格利高里赫利特(GregoryHob编剧:丹尼尔派恩(DanielPyne)格伦戈尔斯(GlennGers)主演:安东尼霍普金斯(AnthonyHopkins)瑞恩高斯林(RyanGosling)出品:新线影业(NewLinecinema)华纳兄弟(WarnerBrosFRACTURE城堡石娱乐(CastleRockEntertainment语言:英语年份:2007年危害社会的犯罪犯罪概念通常有两种:自然的犯罪概念和法律的犯罪概念。自然的犯罪概念:指大多数人直观理解的犯罪,即一种非常恶劣、引起社会强烈谴责而且被认为应受惩罚的行为。例如:在中国,不少朝代的法律明确鼓励丈夫杀死奸夫淫妇。法律的犯罪概念:就是法律上规定的犯罪,即刑事法规所禁止的行为。例如,对于“超时停车”的法律规定危害社会的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犯罪有两大要素:一是社会危害性,二是依法应受刑罚处罚性。社会危害性,又称法益侵害性,包括实害犯和危险犯两种。应受刑罚处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只要刑法没有对其规定刑罚就不是犯罪;二是不是任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刑罚。例如《刑法》13条但书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构成犯罪。那么司法机关怎样判断某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呢?犯罪构成法: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二、犯罪主体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他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为什么会出现某些人违反了刑法却不构成犯罪的情况?第一,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不管精神状态如何都不承担刑事责任。八种犯罪: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责任年拎补充: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不负刑相对负刑完全负刑应当从轻或者减轻事责任事责任处罚;已满75周岁的故意犯罪,可以从轻或减轻,过失满14周已满14周岁不已满16周满16周岁犯罪的,应当从轻或减轻。二、犯罪主体第二,刑法规定了人的刑事风行网责任能力,只有当人能够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时,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精神病人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喝醉酒或是丧失心智?醉酒的人二、犯罪主体第三,刑法中一些特殊的犯罪,对主体的要求也特殊。有一些犯罪,刑法对主体的身份、国籍、性别、法律地位等都有特别的要求。比如贪污罪、虚假广告罪、伪证罪等。以上的规定只适用于犯罪主体是自然人的情况,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的情形。构成条件:具有定资格的单位,在单位意志支配下,为了单位的利益,以单位的名义,由单位成员实施的犯罪。三、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对其实行的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直接故意犯故意罪主观方面间接故意疏忽大意的过失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三、犯罪主观方面根据《刑法》第14条规定,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从罪过内容上看,犯罪故意具有两方面特征:其在意识因素上,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其二,在意志因素上,行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抱着希望或放任的态度。根据意识和意志方面的不同情况,刑法理论将犯罪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