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历史唯物主义战争观.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历史唯物主义战争观.doc

上传人:chuandao1680 2016/4/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历史唯物主义战争观.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说明: 1993年,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 上海市毛泽东思想研究大系编辑委员会编辑了《毛泽东思想研究大系》,该书共七卷,其中军事卷由郑文翰主编。宫锡准编写了其中《军事辩证法思想》的第一、第三两个部分。第二部分为刘先廷同志所写。现将宫锡准所写两部分打印如下。历史唯物主义的战争观毛泽东的战争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战争观的继承和发展, 是无产阶级战争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把战争看成是社会的一种历史现象,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战争, 坚持把战争放到社会的大系统中去, 从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关系上做横向考察, 并且从它的产生、发展和消亡上去做纵向考察, 完整地揭示了战争的本质, 批判了战争问题上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毛泽东战争观的主要内容是: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拥护正义战争, 反对非正义战争;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战争也是经济的竞赛;为永久和平而战。 1、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毛泽东对战争的社会本质,或叫战争的政治本质的高度概括是:“战争是流血的政治”。他在《论持久战》一文中专列了“战争与政治”一节,对战争与政治的关系作了辩证分析, 提出了“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的科学论断, 深刻揭示了战争的社会本质。毛泽东关于战争本质的论述是对历史上这一问题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进一步发展。自有战争以来, 人们就不断研究战争产生的原因和本质。我国古代孙武提出, 对比战争力量的五个要素——道、天、地、将、法, 就可以知胜负。他把“道”放在第一位, 用现代语言来说,“道”就是政治的意思。《司马法· 仁本》提出:“古者以仁为本,以文治之之谓正。正不获则权,权出于战,不出于中人。”这段话也包含有政治达不到目的时,就要使用权势,战争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的意思。在近代,克劳塞维茨为战争下了一个定义: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克氏这一战争定义为列宁所称赞。列宁说:“马克思主义者始终把这一原则公正地看作探讨每一战争的意义的理论基础。”(1) 但是克氏认为政治是由君主和政府来表达的,代表了全国全民族的一切利益。这一观点显然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认为, 在阶级社会, 政治首先是阶级的政治, 国家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 不能一般地说代表全国全民族的利益。马克思主义者对战争本质的理解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恩格斯认为“暴力关系根源于经济条件”(2 ) 。列宁说:“战争不仅是政治的继续, 而且是政治的集中。”(3) 毛泽东在辩证地解决战争与政治的关系中, 深化了战争本质的理论。他指出, 战争无非是“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 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4)又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这点上说, 战争就是政治, 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 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战争一刻也离不了政治。”“但是战争有其特殊性,在这点上说,战争不即等于一般的政治。‘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 政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于是爆发了战争, 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5)“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毛泽东的论述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战争的本质。第一,政治与战争是产生与被产生的关系。政治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不能照旧前进了,于是产生了战争,用以扫除政治前进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