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安全教育培训内容.doc

格式:doc   大小:39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安全教育培训内容.doc

上传人:相惜 2020/10/6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安全教育培训内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安全教育培训内容一、安全生产的定义定义:安全生产是指企事业单位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二、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和政策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三、企业安全生产的范畴企业安全生产包括:消防安全、职业安全、生产安全四、关于安全事故的发生成因根据统计,工作场所发生事故的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管理上的缺陷三种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占比85%)1、麻痹侥幸心理,工作蛮干,在“不可能意识”的行为中,发生了安全事故。2、不正确佩戴或使用安全防护用品。3、机器在运转时进行检修、调整,清扫等作业。4、在有可能发生坠落物、吊装物的地方下冒险通过、停留。5、在作业和危险场所随意走、攀、坐、靠的不规范行为。6、操作和作业,违反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未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动用明火、进入有限空间、上锁挂牌、化学品使用等。7、违规擅自进入消防重地,如易燃依爆区域等。8、违规使用非专用工具、设备或用手代替工具作业。9、精神疲惫、酒后上班、睡岗、擅自离岗、干与本质工作无关的事,以及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麻痹。10、管理者思想上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法律责任观念不强;在行动上不学****不贯彻落实公司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尤其是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制度,这是最大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占比10%)1、PPE(劳动防护用品)有缺陷。2、机械、电气等设备在设计上不科学,形成安全隐患。3、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4、物体的固有性质和建造设计使其存在不安全状态。5、设备安装不规范、维修保养不标准、使用超期、老化。6、生产场地环境不良。●安全管理上的缺陷:(占比5%)1、有些管理者在思想上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安全法律责任意识极为淡薄。2、安全规章制度(包括设备巡检)、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相应预防措施、安全注意事项和物流管理程序等,未建立、健全或不完善。3、不落实或不彻底落实公司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只注重生产指标,忽视安全检查、教育和隐患整改。4、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有章不循。5、有些管理者的安全知识、安全管理能力和手段有缺陷。6、管理者不注重“管理要求”如安全通报、通知。7、管理者不重视安全,安全管理不到位,即在行动上,不全面认真的进行安全检查、教育、规范、整改,是最大的管理缺陷。安全生产工作有一个著名法则-----海因里希法则: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将会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就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五、●.“三违”概念: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如何杜绝三违现象发生?严格遵守国家安全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公司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作业 ●-“三不伤害”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六、公司的安全管理知道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七、公司安全操作规程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重点部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八、: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伤害、:红色代表禁止,黄色代表警告,蓝色代表指令,:----是特定的表达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和标志。它以形象而醒目的信息语言向人们提供表达禁止警告、指示、提示等安全信息●进入密闭室的工作密闭室:出入口都非常小或少,使人出入困难甚至需要帮助(如梯子)的空间,如:下水道、储罐、油罐、反应罐、水池、:a、机械伤害;b、与化学物质或蒸汽接触。c、缺氧、窒息。进入密闭室工作,必须向安全管理部门申请“密闭容器工作许可证”,并确保一切安全措施均已到位(包括紧急拯救措施)。进入密闭室工作的人员,必须事先获得安全管理部门的许可及相关的培训。●化学品的使用管理:A养成良好的工业卫生****惯:不要在车间存放食物和饮料;工作完毕应洗手、清洁口腔,必要时洗澡;当有化学物质溅到皮肤或身体其他部分,不管是否有毒,应立即到淋浴器或洗眼器进行冲洗、清洁;并视具体情况就医;工作时应尽量避免用手揉眼睛和嘴。B化学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呼吸吸入吞食注射及伤口渗入皮肤渗透●火灾A: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B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C火灾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有时对损失小、伤亡小的也称火情、火警。D火灾发生的原因:违规动火引起;2)违规吸烟引起;3)机械设备有缺陷或带病作业、电线老化引起;4)雷电、静电引起;5)物品自燃引起;6)人为放火引起。E预防火灾的措施:消除和控制可燃物、消除和控制火源、满足防火间距。F火灾发展阶段: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