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迁安市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医院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103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迁安市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医院规划.doc

上传人:小雄 2020/10/8 文件大小:1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迁安市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医院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迁安市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医院规划一、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医院的背景和意义(一)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医院的背景2006年7月,胡***总书记视察唐山,首次提出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构想。2007年5月,温家宝总理到唐山曹妃甸视察,再次提出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要求,并指出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学****没有先例可以借鉴,必须靠自己去探索、去创新。2008年2月底,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自上而下分批展开,其中唐山市被列入23个试点单位之一。2008年1月,中共唐山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要把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作为全市工作的总揽,举全市之力加快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步伐。出台了唐山市委《关于加快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对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县(市)区、示范乡村、示范园区、示范企业、示范机关等进行了部署。2008年1月15日迁安市委四届四次全会提出了“开放创新、富民强市”的总战略,明确了“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市、建设人民群众幸福家园”的总目标。相继出台了《迁安市关于加快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市的决定》和《迁安市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市规划》,对创建科学发展示范镇乡、示范村、示范企业、示范机关、示范社区、示范园区、示范家庭、示范医院和示范学校等进行了部署。(二)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医院的重要意义开展科学发展示范医院创建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是把迁安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指数的具体途径,是凝聚并形成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市强大合力的有效载体。卫生系统各医疗防保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科学发展示范医院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有效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中先行先试,探索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新路径、新举措,将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市的决策部署转变为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医院的具体行动和生动实践,在卫生系统上下形成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市的大格局,努力开创示范医院工作的新局面。(三)规划编制的理论依据1、 中组部、中宣部《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 河北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而团结奋斗》,《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3、唐山市委《关于加快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唐山市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战略规划》,市委书记赵勇在中共唐山市委八届四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4、 迁安市委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报告《开放创新富民强市为把迁安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市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而奋斗》,《迁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5、 《迁安市关于加快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市的决定》,《迁安市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市规划》。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管理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二、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医院的现状分析目前,全市卫生系统拥有28个医疗防保单位,其中市直医疗防保单位8个(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基层血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个中心卫生院、10个乡镇卫生院;1个民营医院(燕山医院)。全市卫生系统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150人,床位2579张,万元以上大型设备984台(套)。(一)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医院的现实基础一一预防保健工作成效显著,人民健康状况进一步改善到目前,综合反映我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降至16%。、30/10万以下,且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8%以上,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达到95%以上,新法接生率保持在100%.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控制在130/10万以下,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保持较高水平,“四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达95%以上,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达90%以上,首针及时接种率达98%以上,流脑、乙脑疫苗应种年龄组接种率达85%以上,形成了稳固的免疫屏障。一一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重大发展我市高度重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传染病医院、燕山医院等公共医疗服务设施,建立起县、乡、村三级疫情监测报告网络。逐步实现了由“办卫生”向“管卫生”的转变。一是大力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建设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传染病医院。二是完善信息体系建设,建立市、乡、村三级疫情监测报告网。三是进一步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形成了以市级急救中心为中枢,各级医疗防保单位急救科室为基础的医疗救治体系。四是加强疾病预防体系建设,完善和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