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地理计算能力的培养.doc

格式:doc   大小:87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地理计算能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ttteee8 2020/10/8 文件大小: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地理计算能力的培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专题二:地理计算能力的培养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专题二:地理计算能力的培养[整体感之][关于地理计算]地理计算能力是地理学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高考地理要考查的基本技能之一,地理数据对以反映各种地理要素的状态、特征、演变规律和分布特点。运用学过的规律、原理,通过一定的运算,求出各种地理数据,是学****地理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同时运算的过程也是对地理知识,地理原理掌握和应用的过程。[重、难点精讲]一、地面高度、气温、逆温、气压计地温的计算(一) 地面高度:1•绝对高度(海拔)2•相对高度(二) 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0C(三) 对流层逆温的计算对流层逆温现象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1)地面辐射冷却(2)空气平流冷却(3)含水空气的上升或下沉(4)锋而活动(5)乱流(6)地形(谷地)等都可以造成逆温现象对流层辐射逆温全过程:发生??发展??消亡如下图所示:对流层逆温的判断与实际应用(1) 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升高(2) 某一高度的实际温度高于其理论温度值(3) 对流层中的逆温层吋空分布规律与工业布局二、 地方吋、时区和区时的计算三、 中心对称点的分布地球上某点A(X,Y)关于球心的对称点坐标(X',Y‘),X'二1800-X(与X相反的经度),Y'与Y的数值相等,处于相反的半球。四、 H界线、H期比例的计算(-)两条口界线的产生(二) 新旧FI期的动态变化(三) 国际FI期变更线(1800经线)是新一天的起点,也是就一天的终点五、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1、 (空间)纬度分布:由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降低(吋间)季节变化:夏至H??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赤道及其以南的纬度(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冬至H??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赤道及其以北的纬度(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公式法:H二900-两地纬度差(或H二900-?4)—6?)注:H为正午太阳高度,(1)、S分别为某地的纬度和太阳直射的纬度,和5的值在北半球一律为正值,在南半球一律为负值•儿何求解法(二)正午H影冋题1•、昼夜长短的计算(一)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同一地点的吋间变化(1)夏半年昼长于夜,极以内由极昼现象,H出的地方吋刻在6:00以前,FI落在18:00以后(2)冬半年昼短于夜,极以内有极夜现象,H出的地方吋刻在6:00以后,H落在18:00以前(3)春分和秋分,全球昼夜等长,除两极点外,全球各地都是6:00U出,18:00S落(二分U,两极地区太阳在地平线上)同一天内的空间分布(1)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全球自南向北白昼逐渐曾长(2)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全球自南向北口昼逐渐缩短•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每天都是6:00H出,18:00H落(二)昼夜长短的定量分析(计算)求昼长和夜长2•求H出和FI落时刻试题设置类型(1) 据H出、H落时刻求昼夜长短(2) 在H照图上昼夜长短的计算根据该夜所在纬线圈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占所处纬线圈的比例)来计算七、其它计算:(一)人口密度的计算(2)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三)恒星FI和太阳FI的换算(四)森林覆盖率的计算问题(五)农业生产中商品率的计算 [能力训练]图2表示的是某地二至Fl的正午太阳高度(用a角和B角表示,且3<ao一地正午太阳高度H二90。-当地地理纬度①与太阳直射点纬度6之间的纬距,该地夏半年时纬距为两地纬度差的绝对值,冬半年吋纬距为两地纬度之和)。据此回答1?2题。图21・该地大致位于( )0°??23°26?°??23°26?°34?S??90°°26?N??66°34?N之间若a-3=24°,则下列节Fl中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气压b > a > c > d,气温且> b,气流运动呈顺时针方向气压c > d > a > b,气温a < b,气流运动呈逆吋针方向气压a > b > c > d,气温a > b,气流运动呈顺吋针方向气压b > a > c > d,气温a < b,气流运动呈逆时针方向读〃雷达〃式统计图(图3),该图反映某国从1959年至1985年影响制造业生产的四要素(知识、资源、劳动力和资金)所占工业产值的份额,分析回答4?5题。,资金、知识、资源、%10%5%50%%15%5%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