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柏林镇中心小学学校发展规划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校教育正在面临一场新的改革。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发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立足深化学校内涵建设,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彰显教育功能优势,促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决定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作为学校未来三年发展的办学方向。一、学校发展环境分析1、学校概况及校园环境柏林镇中心小学创办于上世30年代,先后用过"后寺小学”、"柏林小学”的校名。学校地处城区西郊柏林镇柏林村柏林路(西城路145号),是柏林镇辖区内唯一的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学校历经七十多年的艰苦创业,积淀了深厚的教育底蕴,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学校现占地16654平方米,建筑面积7017平方米,,生平12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近千名,六个年级,18个教学班,服务范围主要是柏林镇辖区内各村、柏林社区、辖区内各企业学龄人口和很大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46名教职工,专任老师27人,学校在职在岗教师中本科学历18人,占总数66%,专科学历6人,占总数22%,中专(高中)学历3人,占总数11%;35岁以下教师3人,占11%,35——50岁教师10人,占37%,50岁以上教师14人,占52%,教师老龄化现象和教师缺编特别严重。学科教师配备不平衡,学校没有专业信息技术、音乐、科学老师,另外,其他学校下派教师5名,代课教师11名,门卫2名,食堂工作人员3名。除中心小学本部外,下辖三所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分别是金鼎幼儿园、小宝贝幼儿园和新苗幼儿园,都在柏林镇中心地带,并且直线距离都不超过200米。几所学前教育机构目前共有305名儿童在校(园)接受教育,从事教育及服务人员13名。近两年,随着柏林镇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新增房屋上千套,周边人口不断迁入,学龄人口也不断增加,这些新建的房屋还没有全部卖出,并且还在不断新建;根据镇党委换届通过的柏林镇近三年将增加城镇人口2万人的发展目标,可以推定,柏林镇中心小学在近两三年内学生人数会突破1500人。2、学校成绩及经验简介提升品味,在学校创建中优化学校办学条件。学校通过各种创建活动,加大学校设施建设,优化学校办学条件。学校曾先后被授予“十堰市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学校”、“十堰市现代技术教育示范学校”、“十堰市老区教育示范学校”、“绿化先进单位”和张湾区“最佳文明单位”、“教育教育管理示范学校”、“体育合格学校”、“绿化先进单位”、“文明小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支部”、“安全生产单位”和“安全文明门栋”等一系列的荣誉称号。把握关键,在深化责任教育内涵中引领学校发展。我校紧紧把握教师责任教育及业务素质提升这个学校发展关键,通过多种措施,狠抓教师责任教育,开展校本培训、网络学习、举办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演讲比赛、师德评议等多种活动,强化教师责任意识,深化教师责任内涵,明确教师岗位职责,破解绩效考核问题,增强学校创造力、凝聚力,打造和谐校园。注重德育,在弘扬革命传统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德育充分发挥张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陈列室在本校和附近的优势,紧紧依托基地,开展扫墓、演讲、唱红歌、讲革命故事、说革命英烈、画心中的英烈、做小白花、感恩教育等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创新课堂教学常规和精细化管理,使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及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有了健全的网络及丰富的成效,学校先后获得:张湾区“最佳文明单位”、十堰市示范留守儿童之家等荣誉称号。重视人本,在教育科研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以教育科研提升教育质量,以青年教师研修班为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几年来,学校的教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在市、县各级教师业务技能评比中获得优异成绩,并为城区学校输送了大量的优秀教师,在全区小学素质测评中也连续五年名列全区同类学校前茅,牢固确立了我镇教学质量在全区农村小学的领先地位。3、学校发展制约因素分析学校发展定位亟待明确。由于学校地处县城郊区,随着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城区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等因素影响,学校在生源、师资等受城区学校的冲击显得更为突出,优质生源流失的现象明显,而城郊工业区及城区各外来民工子女入学对我校的影响将越来越大,此消彼长,严重考验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越来越多的教师到市中心居住、生活,工作在郊区,学校在内部管理及教师培养上也存在诸多的不方便。为此,对学校的准确定位,对郊区学校的特殊性深层次理解,如何立足实际,明确学校定位,打造城郊区域特色名校,已成为学校发展理念上亟待明确的问题。学校硬件建设滞后制约学校发展。由于学校占地面积狭小,用房较为陈旧,已定为C级危房,、建筑用房及活动场地严重不足,制约了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运用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