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改善学生课堂表现,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熊仁伟我坚信任何一名渴望触及生命、有所作为的教师都想尽可能地提高效率,而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改善学生的课堂表现显得尤其重要。学生的课堂表现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只有当学生的行为有所改善, 他们的成绩与各方面的才能才会相应得到提高, 教师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也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的高效,我总是要求自己做到以下三点: (一) 情感传递先于知识传递我非常欣赏当代教育专家林华民老师的一句话: 建立在缺乏师生情感基础上的教学行为, 是一种纯“商业”行为。林老师认为: 在当代有很多教师会在功利思想的驱动下, 不知不觉会把教学行为与自己的评先、晋升等利益结合起来,而且在这种心态下的教学活动,学生就变成了教师实现个人目标的工具。是的,有这种心态的教师,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好的话,他们都大都成了教师个人的“出气筒”。并且教师对犯错学生的批评,已经不再是教育的动机,而恰恰是“披着羊皮的狼”,教师为自己的“恨铁不成钢”出了口恶气。孰不知就在教师大声叱责之下,课堂宝贵的时间就这样白白地流逝,向“四十分钟要效率”也就成了空谈。最后,教师还要将责任推卸到课堂“捣乱”的学生身上,因为是他耽误了大家的学习时间! 可实际上每一个孩子都是向上、向学、向善的, 只是教师自己本身变得虚浮, 碰到不合意的学生就失去理智, 如此反复, 学生之间的差距随着年级的升高, 问题也就变得越来越难以解决。造成这种不良后果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我们教师自己。自己只是一味地追求知识的传递, 以为在课堂中自己努力教学, 学生就能够领情。忽视了师生情感的交流, 没有走近学生的心里, 没有架起师生之间心灵的桥梁, 师生关系不融洽就难以开展高效的教学活动。一个班级总会有个别学生在课堂“任逍遥”,也就是这些“顽固分子”让教师抓狂、发怒,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不说, 在其他学生心目中还影响了教师自身的职业形象, 更严重的是挫伤了被评批学生的自尊, 也会使同班学生对受批评的人有偏见, 给同班学生心理也造成了负面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 如何为人, 如何处事, 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们来讲不正是他们模枋学习的范本吗? 我做三年级班主任的时候, 在我的课堂就遇到这样一个学生: 刚开始见到他时, 他就完全脱离小学生的行为规范,不穿校服不说,手腕还带着抢眼的饰品,受老师批评时脸霎时通红,眼神充满愤怒和抵抗, 手中的小拳头还握得紧紧, 似乎随时做好了报复的准备。上课根本坐不住, 课堂作业不完成, 更别说课外作业了, 你在上课讲到该严肃的时候, 想要激起学生情感的时候, 他却突然来一句出乎你意料的话, 逗得全班同学抿嘴偷笑,把你前面讲得弄得前功尽弃。下课也惹是生非,经常有同学打他的“小报告”,在课堂里批评已经没有了实效, 一味地批评只能让他自己强化自己的缺点, 更加延误课堂的时间。所以我每次都用眼神和他交流示意, 下课后我总会对他说:“老师发现你上课改了很多, 希望下节课继续保持”。并且再上下一节课之前,我总会站在教室门口,把他引到旁边,用眼神真诚、心底满怀喜欢之情对他说:“这节课我相信不要老师的提示,你也一定能够坐好的。”随后便双手轻轻放在他的肩膀,目光温和地注视着他,静静等待他的反应,直到他冲我可爱而又略带羞涩的笑。虽然有时他还会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