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认知规律论文课堂对话论文系统训练论文.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认知规律论文课堂对话论文系统训练论文.doc

上传人:yzhlyb 2016/4/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认知规律论文课堂对话论文系统训练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认知规律论文课堂对话论文系统训练论文故事: 一只蝴蝶把茧咬了一道窄窄的缝隙, 小小的脑袋从缝隙中拼命地往外钻,样子非常吃力而痛苦。好心的人动了恻隐之心,把茧剪了一个洞, 让蝴蝶轻轻松松地从洞里爬了出来。结果这些蝴蝶不但不能飞翔, 而且很快死掉了。研究人员对比发现, 从茧洞里爬出来的蝴蝶体态臃肿, 翅膀肥硕, 扇动无力, 飞不起来。而自行破茧而出的蝶, 虽然在出茧过程中痛苦挣扎, 但体形变得瘦小而健壮, 翅膀修长而有力,出茧后就能翩翩起舞。读了这则故事,感受颇多,引起我对教育问题的一些思考。 1. 教师:为学生“破茧”前不久,学校安排我上一节公开课。课程内容是初中八年级思品(下) 第七课第三框《平等尊重》( 教科版)。我根据课标要求, 在深入钻研课标、教材的基础上,又查阅了教参和大量相关资料。从民族矛盾入手, 把教学设计分为四个环节, 拟出九个问题, 展示相关资料。结尾部分, 结合当前民族发展, 应该处理好哪些关系与学生探究。自认为, 环环相扣, 语言慎密, 讲得还算精彩。评课时, 县教研室的一位老师向我提了两个问题: 你知道想学什么吗?探究环节, 学生为什么不会参与?我没有仔细想过, 认为探究只是新课改要求的环节。他又指出:这节课教师讲得过多,学生接受不了, 没有理解师生互动的实质内涵。教师把自己从书本中建构的知识搬运给学生, 成了搬运工。学生机械地把知识堆放起来, 成了仓储间, 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学了又有什么用。结论是:只有教法,没有学法。这些评价让我撼言。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不正是为学生”破茧”吗?自己关注教法,通过自己的语言逻辑性把知识严密地结合起来。从表象上看, 教师总是滔滔不绝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情景的创设, 问题的假设和结论都是教师个人的意识。教师所讲的东西,学生是否感兴趣,教师不知道, 并强烈要求学生达到教师要求的目标。这就好比告诉学生”茧洞已经挖好,赶快爬出来吧”。 2. 学生:顺“茧洞”而出“没有学法”的评价还在耳边回荡。忽略学生的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学生的参与。学生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么学?学生不知道。学生为了达到老师要求的目标,只好硬着头皮, 强行记忆, 一知半解, 囫囵吞枣。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就做规矩的“听众”; 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于是老师怎么教, 学生就怎么说, 如涉雷池, 不敢越半步。这就好比蝴蝶懵懵懂懂地在茧洞中爬行。反思自己的教学, 一方面, 按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尝试着把课堂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另一方面,学生不愿意参与。一听说讨论、互动,很多学生都埋下了头。于是, 我常常抱怨学生厌学,师生难以互动。现在看来这个症结在于:自己在备课时, 备了老师, 没备学生; 备了书本, 没备生活; 备了新知识, 没备学生原有的认知。课堂上没有找到学生新旧知识的交点, 找不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过程呈现为老师要教, 而不是学生要学。新课改近十年了, 而课堂仍然是“穿旧鞋,走老路”。 3. 让蝴蝶飞起来。研究人员还发现,自行破茧的堞在窄窄的茧道中,经过痛苦的挣扎挤掉身体过多的水份,让自己发生蜕变,才使体形健壮,翅膀修长有力而翩翩起舞。要使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走向自主,也需要一个蜕变的过程。为此在教学过程中, 应处理好以下一些问题。 以学生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