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简短中华美德故事【五篇】简短中华美德故事篇一:【颜真卿以死守节】颜真卿是唐代名臣。他深明大义、志节凛然,是一位忠义之士。公元782年,节度使李希烈发动叛乱并自立为王,颜真卿由于得罪了权臣,被派去执行一项非常危险的任务—劝李希烈投降。当时颜真卿已经七十多岁了,却毅然接受了这一使命,亲朋好友都替他担心。到了叛军那里,颜真卿遭受到李希烈手下的谩骂与恐吓,但是他镇定而又勇敢的气度,反而让李希烈敬畏不已。后来有人劝李希烈说:“颜真卿是唐朝德高望重的太师,相公您称王称帝,而太师他自己就来了,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宰相的人选,除了颜真卿,还有谁会比他更合适?”颜真卿听到这番话之后,十分愤怒,大声呵斥他们不知廉耻,他说:“难道你们不知道我们颜家都是忠烈之士吗?颜家的子弟只知道要守节,牺牲生命也绝不变节,我怎么可能接受你们的利诱!”最后,李希烈以死相威胁,颜真卿还是不为所动,他事先写好了遗书,作了必死的准备。叛贼看他毫不屈服,便杀了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颜真卿仍在大骂他们是“逆贼”,当时,他已经是七十七岁高龄的老人了。颜真卿坚持操守、刚强不屈的气节让后世的人们永远追念。颜真卿还是中国书画的书法名家,他的“颜体”字如其人,方正刚劲,洋溢着浩然正气。简短中华美德故事篇二:【昭君出塞】公元前33年,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来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汉元帝同意了,决定挑选一个宫女作为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后宫有很多从民间选来的女子,但却没有人愿意嫁到匈奴去,管事的大臣很着急。这时,有一位宫女毅然表示愿意去匈奴和亲。她名叫王嫱,字昭君,长得十分美丽。管事的大臣听到王昭君肯去,急忙上报元帝。元帝就吩咐大臣选择吉日,让呼韩邪单于和昭君在长安成亲。单于娶到了年轻美丽的妻子非常高兴。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骑着马,离开了长安。她冒着塞外刺骨的寒风,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地来到条件艰苦的塞外,做了呼韩邪单于的王后。慢慢地,昭君习惯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她一面劝单于多行善政,举贤任能;一面把中原的文化传授给匈奴人,使匈奴与汉朝和睦相处了六十年。昭君死后葬于大黑河南岸,匈奴百姓为她修了坟墓,她的墓被称为青冢。昭君出塞不仅对巩固与加强汉匈两族和睦友善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对后来各民族团结友好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简短中华美德故事篇三:【华佗治贪】三国时期,杨修和杨宕叔侄二人共事曹操。杨修为相府主簿,杨宕为军需官。杨修聪明博学,但恃才放旷,屡犯曹操之忌。被曹操借惑乱军心之罪处死。杨宕惧怕曹操因叔罪嫁祸于已,便想趁着近期押运军粮饷银之便,设法捞他一把,然后谢官还乡。他惧怕曹操之威,又贪财心切,剧烈心理冲突引发了一种怪病:既不发烧,也不头痛,只是胸口胀闷,坐卧不安,请了不少医生诊治,不见好转。请神医华佗来诊,经过望、闻、问、切,华佗开了两个药方,嘱其依次服用。杨宕先看第一个药方,上面写着:“二乌、过路黄、香附子、连翘、王不留行、法夏、毕拔、朱砂。”熟知古文章法的杨宕,将这八味药名的头一个宇连、读:“二过香(相)连,王法毕朱(必诛)。”他大惊失色,额头上冷汗直冒。遂打消了大捞一把的邪念。接着,他又拿起第二个药方,一看顿时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往后便倒。原来,神医开的第二剂药方是:“常山、乳香、官桂、木香、益母萆,附子。”把六味药名的头一个字连起来,其谐音便是:“常(赏)乳(汝)官(棺)木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