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喜欢古诗词的孩子,究竟比别人强在哪儿?.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喜欢古诗词的孩子,究竟比别人强在哪儿?.doc

上传人:3133613015 2020/10/12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喜欢古诗词的孩子,究竟比别人强在哪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喜欢古诗词的孩子,究竟比别人强在哪儿? 最近,《中国诗词大会》可谓风靡全国,夺冠的16岁小姑娘武亦姝也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榜单,不少人说,她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不过关于这个节目和这个姑娘的微博下面,有部分网友做出类似于“死记硬背这些诗词有什么用?”,“高考只占5分,背诗的时间还不如多做几道别的题”,“现在会背诗,却看不出来以后会比别人强在哪儿”等评论。但相信愿意去亲近古诗词的人,都不会过多的去考虑此类问题。他们读诗词,背诗词,并不是为了炫耀,不是为了得分,更不是为了日后所谓的成功。诵读诗词,是一种“无用”之用。喜欢古诗词的孩子,其实是比别人强在了那些看不见的地方。喜欢诗词的孩子,有更丰富的精神底色我见过一位妈妈,她坚决反对让孩子接触古诗词,更不必谈背诵了。她的观点是,孩子还小,未必能明白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给孩子说这些,扼杀了孩子的童年,束缚了孩子的思想,得不偿失。这位妈妈说这些的时候,她四岁的孩子,正对着电视机里的动画片,扭动着唱着《喜洋洋与灰太狼》的主题曲。孩子的成长,是任谁都无法阻止的。人类的学****能力和对美的感知力,一定会让他学会说话,并且他一定会记住一些他认为美认为有趣有意思的话。换句话说,他能学会“恭喜发财,红包拿来”,他就也能学会“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能学会“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他能学会“大王叫我来巡山,我把人间看一看”,就也能学会“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能学会“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他的头脑,已经时刻准备好了迎接新鲜的知识和信息,帮助自己成长起来。这些是自觉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而他接触到什么,以什么为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引导。这些看似无用,看似无心的记忆,终将成为孩子一生的精神底色。世界上哪里都有童话,哪里都有绘本,哪里都有广告词,哪里都有流行歌曲,但只有我们中华民族,有对仗工整,意韵绵长,朗朗上口又取之不尽的诗词宝藏。当父母指引孩子走进这座诗词的宝库,就等于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富养了孩子的精神。现在教孩子诵读的诗歌也许是“当时只道是寻常”,但只要拥有这一抹底色,种下这一颗种子,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当他自己的感情与诗词的感情交汇碰撞的时候,那种欣喜与感动,一定是“胜却人间无数”。喜欢诗词的孩子,有更敏锐的感受力曾有人问过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中国古典诗词会灭亡吗? 叶嘉莹先生的答案是:“我以为不会”。她说: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理想志意而写的;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了出来,千百年后再读其作品,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所以说,中国古典诗词绝对不会灭亡。因为,只要是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就一定能够读出诗词中所蕴含的真诚的、充满兴发感动之力的生命,这种生命是生生不已的。父母真的不要觉得孩子还小,就认为孩子没有感觉,没有感情,没有能力领略古诗词的美感与妙处,没有办法爱上古诗词。请爸爸妈妈们相信,有了平时的积累,有了自身的兴趣,你会发现孩子的思考力和感受力,很轻易的超过了丝毫不读诗词的孩子。看到过有孩子看见初春的柳枝,一边跑着跳着,一边大喊:“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看到过有孩子在美食当前时,没有着急吃饭,而是先念叨了一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有孩子因为过年想让爸爸把他的房门也贴上福字,很认真的拉着爸爸的手念:“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