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第6课王安石变法.ppt

格式:ppt   大小:545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6课王安石变法.ppt

上传人:wanggx999 2020/10/13 文件大小:5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6课王安石变法.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6课王安石变法课标要求:,评价其历史作用。1、北宋中期“三冗”问题与积贫积弱局面形成原因: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制增设官僚机构扩充军队养兵养官战争赔款分散军权冗官冗兵冗费军队战斗力弱积贫局面(财政危机)积弱局面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1)主要内容:(经济)富国之法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军事)强兵之法省兵;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取士之法改革选官制度(克服“恩荫”弊端、贯彻“择优录取”原则)改革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内容,经义策论)和学校教育。(2)历史作用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3)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它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没有摆脱封建统治危机。阅读与思考 争论的焦点:如何理财。(理财的方式)司马光的合理之处主张“节流”,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困乏问题。王安石主张“开源”,有助于增加财政收入,但忽视“节流”是不可取的。不能。他企图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情况下增加国家的收入,这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因此,变法虽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但难以减轻农民的负担。解析与探究 1、材料一体现了王安石敢于冲破世俗阻力,勇于改革的精神。(意志坚定、直率无讳、据理力争、百折不挠。)解析与探究 2、当时的人如司马光批评王安石排挤忠臣,结交小人,败坏制度。后人对王安石变法有两种评价:1)一种观点极力诋毁王安石变法,如赵翼批评王安石变法误国,导致靖康之难。2)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新法的实施对革新北宋社会政治、促进生产力发展有积极作用。解析与探究 3、王安石变法旨在富国强兵,其改革收到了很大成效。但由于改革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而失败。(比较同意材料三的观点,不可否认王安石变法对北宁王朝产生过一些消极影响。但这并非王安石的初衷和个人能力所能做到的,我们应该看到其积极的、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一面。)《导与练》 11、(1)经济措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结论:材料一基本肯定;材料二基本否定。 (3)历史地、辨证地、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评价。《导与练》 12、(1)弊端:重诗赋记诵,重科名资历。(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