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doc

格式:doc   大小:118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miao19720107 2020/10/15 文件大小:1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填空题:1、一般来讲,课程是按照一定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下一代所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计划,它应当规定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应当有一套具体实施的策略,也应当具备恰当的评价方法。2、教学设计可以看作是文件课程向教学活动的转化,将规定培养的目标与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并且根据具体学校、学生和环境的变化进行创造和调整。3、在现代的学****观中,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大,更加强调学****过程中学****者的主体作用,并提倡学****者了解学****过程的心理机制,自主控制学****行为。4、不论是正式的课程还是非正式的课程,都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使儿童能够胜任***后的生活,掌握生存技能、社会****俗、伦理道德,因此要进行特定的教育训练。5、赫斯特把人类的知识分成七种形式:形式逻辑和数学、自然科学、对自己和他人心智的理解、道德判断和意识、美感经验、宗教主张、哲学理解。6、课程设计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侧重于技术层面,另一类侧重具体设计前的理论研究和准备。7、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学****者、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和学科内容。8、目前典型的课程设计模式有:目标模式过程模式集体审议模式、自然设计模式。9、我国学者借鉴外国经验,一般把课程与教学目标分成行为取向、生成性取向、表现性(表意)取向的三种。10、布卢姆长期从事教学目标研究,他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11、生成性目标可以说是在教育情境中、在解决过程中产生,是学生和教师由内在的价值观引导的关于经验生长的方向感。12、20世纪70年代斯坦豪斯在自己的著作中系统地批判了行为取向的课程、教学目标,并相应地提出的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13、斯坦豪斯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而且发展的最好的手段不是通过明晰的目的,而是通过批评实践。14、课程内容的研究主要解决如何选择和组织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即决定应该教什么和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这些需要教的内容。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原则。课程内容的纵向组织。或称序列组织,就是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15、课程组织有两种功能:基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来安排学生的学****经验,引发学生的学****动机,使学****经验产生最大的累积效果,达成教育目标。泰勒根据课程的组织结构把学校课程分为四大类:学科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完全未分化的课程。16、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种形态。17、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就是强制性,它是社会权威在课程中的体现。选修课程一般分为必选课程和任选课程两类。18、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探讨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中小学课程结构的安排,基本上是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与社会实践活动四个部分组成。19、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研究一个预期的课程在实际中是如何运用的。20、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可以分为三大类:课程改革本身的特征、实施改革的地方特征、影响课程改革的外部因素。21、课程学者霍尔和霍德提出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课程的关注程度分为七个层次:低度关注、了解信息、个人层面的、管理层面、结果、合作、再关注。22、美国课程专家麦克尼尔将课程实施的策略分为三种:从上至下的策略、从下至上的策略和从中间向上。23、课程管理是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内的整体上对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24、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活动的方式,并在校舍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25、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水平高低、素质优劣直接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因此要完善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26、影响校本课程参与者的因素包括教师、课程专家、学校领导者、管理者和学生家长。27、我国学者对教学过程本质问题作了一些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教学过程认识说、教学过程发展说、教学过程多本质说和教学过程实践说。28、教学过程的两种动力包括教学过程的内部动力和教学过程的外部动力。29、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的事物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获得生动表象的基础上,对学生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论思维。30、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31、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