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建筑工程通病治理实施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43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工程通病治理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AIOPIO 2020/10/16 文件大小: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工程通病治理实施方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住宅工程卫生间、屋面、厨房渗水问题外墙、楼板开裂问题抹灰空鼓、脱落问题治理实施方案住宅工程卫生间、屋面、:管根、墙根、板底等部位渗漏。屋面泛水处开裂、渗漏;天沟积水、女儿墙开裂进水;:(1)设计深度不足,水电设计和土建设计之间专业相互配合不够,设计不够精细。(2)厨房卫生间管道预留洞位置留置不准确甚至遗漏,在管道安装时大范围剔凿,破坏了楼板砼的整体性,管道周围砼密实度差。(3)相邻楼地面没有设置标高差;地漏标高不当,排水口标高高于或等于地面标高;地面坡度不够或排水坡向不正确,未按要求做混凝土防水翻边等。(4)设计环节不够精细,未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明确防水设计说明、或画出防水节点设计大样图,由施工单位自行处理;处理不恰当造成渗漏。女儿墙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构造措施不到位,开裂渗漏;屋面泛水处没有按防水要求做圆弧,致使泛水处开裂、渗漏;屋面刚性层、饰面层没有按规定要求施工,致使屋面在高温季节暴晒时,不同材料热膨胀不一致,在屋面泛水处出现裂缝;防水施工时,未周密考虑各层的厚度及坡度的影响,如部分屋面施工完毕后,更改面层做法,因增加面层,造成泛水高度不足产生渗漏等;突出屋面管道、排气孔等周围泛水未按要求做成圆弧或未做防水处理,导致渗漏。:(1)厨房、卫生间等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应采用整体现浇混凝土楼板,楼板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振捣密实。并适当加厚板厚,板厚不应小于100mm。楼地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防水翻边,其高度不应小于200mm,宽度与墙厚相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且应与楼地板混凝土同时浇筑,振捣密实。(2)厕所间、厨房和有排水要求的楼地面面层与相连接的各类面层的标高差应符合设计要求。其结构板面标高宜低于相邻房间板面60-80mm。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工程,铺设前必须对立管、套管和地漏与楼板节点之间进行密封处理,并应进行隐蔽验收;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卫生间的墙体宜采用烧结实心砖砌筑,不宜采用加气混凝土砌筑和空心砖砌块,同时,卫生间内墙抹灰宜采用防水砂浆。卫生间墙体防水设计应明确防水涂膜厚度、涂刷遍数及涂膜高度,及在给、排水管四周铺涂防水材料要求;;应采用环保防水材料,防止室内空气污染;同时应考虑与后期装修防水材料和瓷砖等易结合,防止瓷砖脱落。防水层应沿墙四周上翻,高出地面不小于300mm。管道根部、转角处、墙根部位应做防水附加层。防水层应进行检测,检测不合格不得隐蔽。(4)给排水及采暖等设计必须以“本层的故障应在本层解决,避免上下左右干扰”的设计观念。给排水及采暖等主管道应设置管道井,严禁主管道埋入墙体内,走墙体及地面部分的支管严禁有接头,接头应设置在分水箱内。避免排水支管穿楼板,减少用户在生活中的相互干扰,装修时也省去了吊顶及管道防结露。在支管安装时,各种管件可以任意组合,以满足卫生器具在建筑图中所要求的平面位置。暗敷管道安装后,应进行耐压试验,合格后方可隐蔽。(5)管道穿过楼板的洞口处封堵时应支设模板,将孔洞周围凿毛、浇水湿润,用高于原设计强度一个等级的防渗混凝土分两次进行浇灌、捣实。管道穿楼板处宜采用止水节施工法。(6)对于沿楼地面敷设的给水、采暖管道,在进入有水房间处,应沿有水房间隔墙外侧抬高至防水层上反高度以上后,再穿过隔墙进入卫生间,避免破坏防水层。(7)施工图纸设计中应明确地漏型号及规格;合理布置地漏位置,及阴阳角部位和管根部位圆弧做法。卫生间地漏位置宜尽量靠浴盆及洗脸盆,并远离墙面500mm以上设置,有利于地面找坡及饰面砖施工;楼地面面层以地漏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按坡度1%—3%的坡度找坡,并要确保地漏安装在地面最低处,且地漏安装的标高应比地面最低处低5mm,保证排水通畅;洗衣机地漏须使用专用地漏或直通式地漏,直通式地漏的支管应增加返水弯,返水弯水封深度不小于50mm。门口处楼地面标高应低于相邻无防水要求房间的楼地面不小于20mm。(8)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内穿过楼板的管道根部应设置阻水台,且阻水台不应直接做在楼地面面层上。阻水台高度应提前预留,保证高出成品楼地面20mm,有套管的,必须保证套管高度满足上口高出成品楼地面50mm。(9)防水层上施工找平层或面层时应做好成品保护,防止破坏防水层。有防水层要求的房间应做二次蓄水试验,即防水隔离层施工完成时一次,工程竣工验收时一次,蓄水时间不少于24小时,蓄水高度不少于20—30mm,并形成记录。(10)女儿墙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应大于4m,构造柱应伸至现浇混凝土压顶梁、板并一起整浇。女儿墙最多隔12m应设置伸缩缝。女儿墙压顶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应向内找坡,坡度不应小于2%。高层住宅建筑女儿墙应采用现浇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