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探究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道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2、知道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上的电压之和。 3、理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及其公式, 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 4 、理解路端电压与电流(或外电阻)的关系, 知道这种关系的公式表达和图线表达,并能用来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5 、理解闭合电路的功率表达式,知道闭合电路中能量的转化。 6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制定探究计划评价探究活动的能力。 6 、通过设计小灯泡正常工作的方案,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点和难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及路端电压与电流(或外电阻)的关系是教学的重点, 电动势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实验器材可调内阻电池、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个,电压表两块,导线若干(每小组一套)。演示小电珠一个。教学过程(一)从演示中展现问题师:这是一个小灯泡,上面标有“ ”的字样,是它的额定电压。表明在它两端加上 的电压,才能正常工作。用什么给它提供这 呢? 生:电源师:对,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这里有几种电池,有的标有 6V 、有的标有 12V 、有的标有 ,用哪一种呢? 生:选用 的。实验展示问题:先用电压表测量不接入电路时电池两极间的电压,是 ; 再用导线把小灯泡接在电池的两端,测量此时电池两极间的电压,结果小于 V。(二)学生猜想学生可能的思考及相应处理: ①电池的“电”越用越少了(以实验否定这种想法) ②可能与所用的导线有关,有一部分电压分配在导线上了(电压表本来就接在电源的两极间) ③实验有误差(以实验否定这种想法) ④可能与电池的内部因素有关(电池内部分去了一部分电压) (三)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师:看来,应从电池的内部来寻求解释,我们应选用一种可以显示内部结构的电池。引导学生了解可调内阻的电池的结构,并思考设计相应的实验原理、选取有关的实验器材。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性实验。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①用以测内部电压的电压表要接在电池探针间,并注意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不要接错。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观察新的电路状态下的各表的读数。③实验有误差。(四) 分析论证、交流,并评估初步的结论学生反馈,经大家评析后,得出结论: 电池的内部果然有一部分电压。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①虽然内、外电压可以变化,但内、外电压之和有什么特点? ②电池的输出电压所接电阻的变化而变化,其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教师边画图边做总结性说明: 1 、电池有两个极,正极聚集正电荷、电势高,负极聚集负电荷、电势低,两极间有电势差。不接入电路时, 。不同的电池, 这个电势差一般是不同的, 它是电源基本特性,与接不接入电路没有关系,叫做电源的电动势,用 E表示。 2 、当电路闭合时,电流从电源的正极经滑动变阻器流到负极,又从负极经电源内部流向正极。可以把整个电路分成了两部分——外电路与内电路。外电路的电阻叫做外电阻 R ,内电路的电阻叫做电源的内阻 r 。当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时,外电路、内电路的两端的电压分别是外电压 U 外、内电压 U 内。虽然内、外电压可以变化,但内、外电压之和保持不变,始终等于电源的电动势。大量的实验事实和精确的理论分析都证明了这一点,即 E=U 外+U 内。 3、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