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神的一滴》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4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神的一滴》教案.doc

上传人:1542605778 2020/10/19 文件大小: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神的一滴》教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课题神的一滴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知识点1、掌握文中重要字词的音义。能力点1、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提高其分析鉴赏能力。2、体会文章清新质朴的的语言风格。教育点1、领会作者对生态与环境深刻的忧患意识。2、思考领悟作者给予我们的启迪: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找到灵魂安宁的归宿。重难点1、把握作者的生态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2、探究标题“神的一滴”的深刻内涵。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检查预****PPT)展示瓦尔登湖图片我曾经听过一位专家这样说过:人类的最终归宿是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人类肉身的归宿,更是人类精神的归宿,现代社会人们对物资生活的追求贪婪无厌,成了深陷物欲泥沼中不能自拔的奴隶,感到身心疲惫,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感悟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精神的解脱。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一个神圣的地方,一个能净化人类心灵的地方瓦尔登湖,有人很形象的称之为“神的一滴”。(PPT)展示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蓊郁()游弋()惬意()慵懒()虚掷()挥霍()甬道()徜徉()黑魆魆()混浊()吞噬()冰藏()涟漪()一泓()深邃()一瞥()引擎()2、走进作者梭罗(1817-1862),美国著名的作家、思想家。1817年出生于康科德城,毕业于哈佛大学,回家乡执教两年,然后在大作家爱默生家中当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1845年独自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的山林,两年后才回到康科德城。1862年因肺病逝世于康城,终年44岁。梭罗生性独立高洁,一生憎恶***不公,同情贫苦大众。他与孤僻结伴,常常是一个人。1845-1847年隐居山林,1854年出版了《瓦尔登湖》。3、背景简介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物质享受,任何精神信念在它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工业文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利欲熏心的商人对瓦尔登湖的侵犯让作者感到愤怒。1845年,28岁的梭罗独自一人来到瓦尔登湖畔。在木屋里,在这湖滨的山林里,他观察着,倾听着,感受着,沉思着并梦想着,他积极地关注自然,探索人生。目标导航,自主阅读(PPT展示教学目标)三、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修辞:比喻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思考: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美景——赞美破坏——愤怒顽强——惊喜作用——敬仰神的一滴四、文本探究1、“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作者是怎样来描绘这美丽“姿容”的?明确:“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浓密突出的眉毛。“它的四周……水上可以演出山林舞台剧。”这些是正面描写。“一个夏天的上午……看看命运已经把我推送到哪一个岸边来了。”这些事侧面描写。首先是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湖比作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说它是“大地的眼睛”。把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山崖”是湖的“浓密突出的眉毛”。这些比喻形象细致地描摹出湖畔景物的生动情态。其次,善于变换取景镜头,运用远景、近景、动景、静景、全景、特写等不同方式,多角度展现瓦尔登湖的丰富多彩和旖旎迷人。本文写景之所以非常自然、逼真、传神,在于作者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出于对自然的热爱。(PPT)展示瓦尔登湖图片2、后来,瓦尔登湖却令作者感到极其的伤感和痛心,这是为什么呢?(阅读文章3、4段,从人们对待瓦尔登湖的几种方式加以概括。)湖周围的树木被砍伐村民们引湖水洗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