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高考数学备考方案.doc

格式:doc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考数学备考方案.doc

上传人:luyinyzha 2016/4/1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考数学备考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4 年高考数学备考方案数学组一、指导思想研究认真教材,了解新的信息,更新观念,探求新的教学模式,加强教改力度,注重团结协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数学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全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二、目标要求常规教学注重落实,加强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备课组各位成员的特点和作用, 全面提高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三、教学建议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循序渐进地教学 1 .不搞“一步到位”。2 .删减的内容不要随意补充。 3 .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核心概念、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上。4. 追求通性通法, 不搞“特技”。5. 保持学生高水平的数学思维。6. 以问题引导学****尽量采用“归纳式”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概括过程, 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这是基本而重要的。 7 .既要讲逻辑又要讲思想,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推广、特殊化等思维活动,促使他们找到研究的问题,形成研究的方法。 8 .使学生在建立知识的内在联系过程中领悟本质。四、.应该加强下列四个训练: 1 .基础训练 2 .阅读训练 3 .表达训练 4 .计算训练五、教学过程中数学复****教学建议(一)、要让学生知情 1 .要让学生明知高考命题要求、范围和重点等。 2 .要让学生明知高考评卷的细则。开学之初强调“学****细则,规范解题” 3. 要让学生明知老师复****计划。(1 )立足课本,迅速激活已学过的各个知识点; (2 )注意所做题目使用知识点覆盖范围的变化,有意识地思考、研究这些知识点在课本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联系。注意到老师选题的综合性在不断地加强; (3 )明了课本从前到后的知识结构,将整个知识体系框架化、网络化。能提炼解题所用知识点,并说出其出处; (4) 经常将使用最多的知识点总结起来, 研究重点知识所在章节, 并了解各章节在课本中的地位和作用。(二) 、要让学生领情选好题。基础、贴近学生、突出重点。一定要老师多做、先做、筛选、改编、重组等。高考万变不离其宗,依纲扣本,其中的“宗”和“本”指的都是课本, 很多高考题都源自课本中的定理或定理中的思想方法, 或是例题****题的重新组合等。重视基础不只是观念问题,是一定要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不只旧教材中要重视基础, 新课程中同样需要重视基础。不只是在第一轮复****中重视基础,高考前冲刺阶段的复****更要重视基础。(1) 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同时理解又是应用的关键,否则就会不知所云,或是张冠李戴。(2) 用好课本事实上历年来高考命题的一个不变的原则就是“取材于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课本中每一个例题****题的设置都有其目的和作用, 体现着本节知识所应达到的能力要求。虽然高考数学试题不可能考查单纯背诵、记忆的内容, 也不会考查课本上的原题, 但每次对高考试卷分析时不难发现, 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根源”, 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型、改造及综合。 1) 借助课本落实双基 2) 借助课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 借助课本实现查漏补缺(3) 落实必考点高三复****工作千头万绪,没有捷径可走,只要我们的工作能做到让学生知情,领情,我想我们就是走了捷径。六、高三数学复****计划思维导图: 第一部分集合、映射、函数、导数及微积分集合映射概念元素、集合之间的关系运算:交、并、补数轴、 Venn 图、函数图象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定义表示解析法列表法三要素图象法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性质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单调性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在 x=0 处有定义的奇函数→f (0) =0 1、函数在某个区间递增( 或减) 与单调区间是某个区间的含义不同;2、证明单调性:作差(商) 、导数法; 3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最值二次函数、基本不等式、打钩(耐克)函数、三角函数有界性、数形结合、、典型的函数函数与方程二分法、图象法、二次及三次方程根的分布零点函数的应用建立函数模型使解析式有意义导数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导数的概念导数的运算法则导数的应用表示方法换元法求解析式分段函数几何意义、物理意义单调性导数的正负与单调性的关系生活中的优化问题注意应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周期为 T的奇函数→f(T)=f( T2)=f (0) =0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同增异减三次函数的性质、图象与应用一次、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图象、性质和应用平移变换对称变换翻折变换伸缩变换图象及其变换最值极值第二部分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角的概念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三角函数弧度制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诱导公式和角、差角公式二倍角公式公式的变形、逆用、“1”的替换化简、求值、证明(恒等变形) 三角函数的图象定义域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最值对称轴(正切函数除外) 经过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