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论语读书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语读书报告.doc

上传人:相惜 2020/10/20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语读书报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论语》中看现代公共关系思想“公共关系”一词是英语“publicrelations”的中文译称,是指一个组织在经营管理中运用各种信息传播媒介,促使组织与相关社会公众的双向沟通,为本组织树立良好公众形象,从而达到组织的预期目标。公共关系于19世纪起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公共关系正式进入中国大陆。但在这之前的古代中国就客观存在着类似现代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其时周王室微弱,诸侯虎视王位,争霸天下,黎民生活涂炭。孔子兴私学、弘仁道,以期推行贤人统治,平息纷乱,共赴大同。孔子及其弟子的一些言行,从现代的眼光来看,实质上就是公共关系活动或对这种活动的评价。《论语》一书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底子的言论。本文将从“仁”、“义”、“信”、“礼”、“和”这五个组成孔子思想的重要方面谈关于《论语》和公关思想的联系。“仁”与“公众第一”“仁”是孔子继承西周、春秋时“重人”思想,总其大成而创立的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仁”是孔子学说的精髓,也是社会中处理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孔子的“仁”是一种多层次几乎包含了一切优秀的道德品质,也是孔子思想中对正人君子的最高标准,这在《颜渊篇》中有所体现。孔子对“仁”做出了解释,“克己复礼为仁”、“仁者,其言也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三句的白话分别是“约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礼,就是仁”、“具备仁的人,言语谨慎”、“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他人”。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来看,“仁”是组织需要具备的素养,一方面要体现出“仁者,爱人”的思想,另一方面要表现互惠的理念。具体来说,组织进行公关活动时,要意识到公众是构成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离开公众再谈公共关系,只能是缘木求鱼。作为具有“仁”的组织,要尊重每一个个体以及个体组成的公众,真正做到“爱人”。孔子在《子罕篇》中说“三军可多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强调保持人格尊严,重视主观精神,肯定了人的独立人格、意志、价值。此外,孔子还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的忠恕之道,这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要贯彻“爱人”的原则。公共关系的任务是协调行为主体与各类公众之间的关系,任何公共关系的策划者和实施者都必须始终确立公众利益至上的信条,才能取得成功。公共关系的出发点是先利己后律人,在实施过程中绝不能只顾及组织自己的利益不考虑内外部公众的利益,更不能把自己不愿做的事强加给别人。美国的公关之父艾维李在他的《原则宣言》中说过:“公众第一”。从事公关活动强调以互惠为原则。一个组织或机构与和它有关的组织或个人之间不是以血缘、地缘为基础,而是以一定的利益关系为基础。一个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要得到相关组织或个人的支持,必须奉行互惠原则,既要实现本组织的目标,又要让公众得益。当本组织的利益与公众利益产生矛盾时,社会组织应着眼于长远效果,坚持公众利益优先的原则。只有这样,社会组织才能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使合作长久。这种理念并不是说组织不考虑自身利益,而是要求其在制定、实施公关计划以及在解决与公众的矛盾中,尊重公众的意愿和利益,舍弃“一方吃掉另一方”的观念,而是通过协调与沟通,接纳、包容对立双方并求的双方的相互理解共同发展。比如浙江的一家生产“清风”品牌纸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