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研究方向.docx

格式:docx   大小:40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研究方向.docx

上传人:maritime_4 2020/10/20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研究方向.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基础前沿类)研究内容:针对网络大规模更新换代所面临的安全可信和管理问题, 面向开放和互通的国家网络管理,研究网络和系统安全体系结构,重点研究以 IPv6网络层的真实可信为基础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结构、关键机制和关键应用。针对未来多层次、动态、异构、差异度巨大的无线接入环境,研究新型无线网络安全接入管理机制。针对国际上新型网络与系统体系结构的发展,如软件定义网络和系统、网络功能虚拟化、命名数据网络和系统等,对其安全问题和安全机制进行前沿探索研究。考核指标:提出IPv6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结构中的信任锚点、真实可信的网络定位符和标识符机制,并制定国际标准;基于上述安全可信基础,提出兼顾国际开放互通与国家安全管理的IPv6网络安全体系结构,通过安全威胁模型检验该体系结构的安全性。提出IPv6安全管理体系结构下的关键机制,至少包括:兼顾用户隐私性、可验证性和可还原性的可信标识符认证、管理、追溯与审计机制,分级管理机制,网络监控和灵活路由机制等。完成一套IPv6安全管理体系结构、关键机制和关键应用的软硬件原型系统。基于国际学术网络合作、国内主干网、园区网(校园网或企业网),对上述原理机制和原型系统进行跨国、自治系统间、自治系统内、接入子网等多层次网络的试验验证。提出新型无线网络安全接入管理机制,研究适用在多维、异构的无线有线一体化融合网络中的信任锚点、 真实可信的网络定位符和标识符机制,实现上述一体化融合网络的网络层真实可信;支持软件定义无线电,;支持移动终端在至少2种无线网络间的安全接入选择、可信透明移动。提出SDN/NFV等新型组网技术和NDN等未来互联网体系下的安全可信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并解决能够支持SDN/NFV和未来网络体系结构的可编程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问题,提出相关计算系统中的安全可信问题解决方法。 完成安全体系结构相关国际标准3项以上,并获国际标准组织(IETF、ITU、IEEE等)立项或批准;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以上。原理机制和原型系统需通过一定规模的真实网络试验验证,至少包括10个关键应用、10万IPv6用户。+的云服务系统安全防护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针对体系架构、关键技术、防护系统研制等方面开展云服务系统纵深安全防护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可定义、可重构、可演进的云服务安全防护体系架构;研究分析用户和业务安全等级差异,实现高效灵活的安全服务链和安全策略按需定制;研究专有安全设备硬件解耦技术,实现安全资源弹性扩展与按需部署;研究云数据中心内生安全机理,突破软件定义动态异构冗余、主动变迁等关键技术,实现对未知漏洞和***威胁的主动防御;实现云环境虚拟密码服务模型构建,密码服务资源动态调度,密码资源安全迁移及防护等关键技术;研究虚拟资源主动防御技术,降低侧信道攻击的风险;研究云数据中心的安全态势感知与动态重构决策机理,实现对安全威胁的主动与纵深防御。考核指标:建立新型云服务安全架构体系,给出适用于互联网和电信业务的安全解决方案,研制安全防护系统一套,要求:研制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虚拟安全设备和中间件,在资源占用不超过4个物理CPU硬件线程的条件下,虚拟防火墙设备转发性能达到30Gbps,虚拟VPN网关加密性能达到2Gpbs,处理时延小于100us,系统可靠性级别达到5个9;研制安全服务编排系统,支持业务无损弹性扩展,支持亲和部署与最短路径优化。研制云安全管理系统一套,要求:提供互联网和电信业务的IaaS和PaaS统一安全管控,支持跨数据中心和多域管理,提供安全服务开发与维护平台。给出分布式网络控制器集群间的安全机制和南 /北向安全机制等关键问题解决方案,研制抗攻击的 SDN网络大规模集群原型系统一套,网络节点大于10万,租户数大于6万。研制具有动态异构冗余、主动变迁等内生安全特性的用户服务系统一套,构建不少于 5种典型攻击测试样例,搭建验证平台对控制器劫持、篡改和致瘫等安全威胁开展验证,在对外服务不间断条件下,性能降低不大于10%,在政务、电信、金融或教育等典型云服务业务中应用,用户不少于6万。建立云服务环境下的密码服务体系,实现密码服务系统模型构建、密码服务资源调度、敏感资源安全防护等关键技术,构建云密码服务原型平台三种典型应用场景,验证云服务中的安全增益的有效性,密码应用安全方案通过国家密码主管部门的评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20项以上;提交国际标准化草案不少于3项,至少1项获国际标准组织(IETF、ITU、IEEE等)立项或批准。(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针对网络空间国际竞争激烈、新型网络体系结构及和应用模式不断涌现、IPv6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