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眼睛成像原理及配镜原理讲课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42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眼睛成像原理及配镜原理讲课教案.docx

上传人:国霞穿越 2020/10/21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眼睛成像原理及配镜原理讲课教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眼睛成像原理及配镜原理眼睛成像原理及配镜原理肖逸文PB10203253人的眼睛就像一台小型照相机,前面有角膜、晶体等结构,好比照相机的镜头,脉络膜相当于暗箱,而视网膜相当于底片。自然界的各种物质通过光照反射出明暗不同的光线,这些光线通过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这些透明物质屈折后的光在视网膜感觉层结成清晰的像,然后由视路将像的信息传到大脑的视觉分析系统,从而产生视觉。眼睛在看近处物体时,屈折力就要增加,以使近物能聚合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象。眼睛的这种调节功能是通过睫状肌的收缩和晶状体固有的弹性两个因素完成的。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凸,看远时晶状体则扁平。所以,要维持眼睛的正常调节作用,必须要有健全的睫状肌功能及晶状体的可塑性,二者缺一不可。眼睛在调节时,眼球的向内集合及瞳孔缩小这两种生理现象可同时发生,以确保眼睛的清晰性。眼睛要能看清外界的物体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条件:一:眼的屈光系统是完全透明的,这样可使由外界进入眼内的光从角膜到视网膜这个过程中不受到任何阻挡。二: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恰好落在视网膜的中心凹,其成像应该清晰,而且需要足够大。三:整个视觉分析系统,也就是从视网膜,视神经到大脑皮层的整个视路中的相应部分必须完整且具有正常功能。小结:眼睛成像原理就是光线通过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这些透明物质屈折后的光在视网膜感觉层结成清晰的像,然后由视路将像的信息传到大脑的视觉分析系统,从而产生视觉。眼折光成像的光学原理当光线由空气进入另一媒质构成的单球面折光体时,它在该物质的折射情况决定于该物质与空气界面的曲率半径 R和该物质的折光指数n2;若空气的折光指数为n1,则关系式为:空气侧的焦距为前主焦距或第1焦距。 F2称为后主焦距或第2焦距,指由折射面到后主焦点的距离,可以表示此折光体的折光能力;或者用另一种方法,即把主焦距以 m(米)作单位来表示,再取该数值的倒数,后者就称为该折光体的焦度(diopter);如某一透镜的主焦距为 10cm,,则该透镜的折光能力为 10焦度(10D)。通常规定凸透镜的焦度为正值,凹透镜的焦度为负值。mrn;-ni主焦距是一个折光体最重要的光学参数,由此可算出位于任何位置的物体所形成的折射像的位置。以薄透镜为例,如果物距 a是已知的,像距b可由下式算出:由式(2)可以看出,当物距a趋于无限大时,1/a趋近于零,于是1/b接近于1/F2,亦即像距b差不多和F2相等;这就是说,当物体距一个凸透镜无限远时,它成像的位置将在后主焦点的位置。同样不难看出,凡物距小于无限大的物体,它的像距 b恒大于F2,即它们将成像在比主焦点更远的地方。以上结论,对于理解眼的折光成像能力十分重要。另外,根据光学原理,主焦点的位置是平行光线经过折射后聚焦成一点的位置,这一结论与上面提到的第一点结论相一致。每一物体的表面,都可认为是由无数的发光点或反光点组成,而由每一个点发出的光线都是辐散形的;只有当这些点和相应的折射面的距离趋于无限大时,由这些点到达折射面的光线才能接近于平行,于是它们经折射后在主焦点所在的面上聚成一点,由这些点再组成物像。当然,无限远是一个不可能到达的位置,实际上对人眼和一般光学系统来说,来自 6m以外物体的各光点的光线,都可以认为是近于平行的,因而可以在后主焦点所在的面上形成物像。验光配镜的医学原理在验光配镜时,检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