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6年5月25日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去世享年05岁杨绛百岁回眸:高贵、生动而深湛的灵魂百年过去了,岁月的风尘却难掩她的风华,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家庭生活1932年2月,杨绛与同学孙令衔等结伴赴清华和北大借读。在清华的古月堂,杨绛第一次遇见了孙令衔的表兄、正在清华上学的钱钟书,两人没有说一句话,却相互难忘。钱钟书的父母原本看中了一位准儿媳,但钱钟书并不喜欢。钱钟书约杨绛见面的第一句话是急切地澄清:“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而杨绛也趁机说明:“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从此两人书信往返,林中漫步,荷塘小憩,开始了长达60余年的爱情生活。后钱钟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杨绛毫不犹豫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满腹经纶的大才子在生活上却出奇地笨手笨脚,学习之余,杨绛几乎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杂事,做饭制衣,翻墙爬窗,无所不能。杨绛在牛津坐月子”时,钱钟书在家不时闯“祸”。台灯弄坏了,“不要紧”;墨水染了桌布,“不要紧”;颧骨生疔了,“不要紧”—事后确都一一妙手解难,杨绛的“不要紧”伴随了钱钟书的一生。钱的母亲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法两国语言,为使《堂吉诃德》翻译得更准确,她又学习了西班牙语,并最终在文革中将书稿保护下来。杨绛《堂吉诃德》译本被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万册,是该书中译本当中发行量最多的译本。1978年《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时,正好西班牙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西班牙国王。1986年10月,西班牙国王奖给75岁的杨绛一枚“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表彰她对传播西班牙文化所作的贡献。2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1942年底,杨绛创作了话剧《称心如意》。在金都大戏院上演后,一鸣惊人,迅速走红杨绛的蹿红,使大才子钱钟书坐不住了。一天,他对杨绛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你支持吗?”杨绛大为高兴,催他赶紧写。杨绛让他减少授课时间,为了节省开支,她还把家里的女佣辞退了,自己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劈材生火做饭样样都来,经常被烟火熏得满眼是泪,也会不小心切破手指。可是杨绛并未抱怨过看着昔日娇生惯养的富家小姐,如今修炼成任劳任怨的贤内助,钱钟书心里虽有惭愧,但更多的是对爱妻的感激与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