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浅析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改革与创新.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改革与创新.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6/4/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改革与创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析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改革与创新随着中国顺利地加入世贸组织,企业会计核算特别是会计信息的披露如何在实质上与国际对接又提到重要的日程。为此,在 2002 年我国启动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要准确地贯彻执行固定资产具体准则,必须消化吸收该准则的内在特质,把握该准则改革和创新的基本思路,这是本文的基本出发点。固定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并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按照固定资产具体准则的规范性要求,固定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而言,应具有以下显著的特质:一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二是使用年限超过 1 年;三是单位价值较高。正是由于固定资产的这种特质,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才对其核算和信息披露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与已往我国固定资产核算和相关信息披露相比,本次启动和实施的固定资产具体准则集中在以下 5 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 一、明确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固定资产具体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只有在同时满足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和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可靠地计量这两个条件时,才能加以确认。由此可见新启动的固定资产具体准则在固定资产标准条件上已由过去的侧重定量标准条件转为现在的侧重定性标准条件,这种转变的初衷可以从以下 3 个方面寻求:一是抓住了资产的本质,强调了固定资产的有效性,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会计信息的质量,如果固定资产的成本不能可靠地计量, 那么由此所导致的折旧无法计提、成本费用无法确定、经营成果失真、财务状况虚假的问题就不可避免;三是给了企业很大的自主理财空间,确保固定资产具体准则在不同企业的适用性,即固定资产的标准条件在强调了经济利益这个本质的同时,给企业一定的弹性区间,不再用定量的标准绝对卡死,允许企业根据其具体情况加以判断。二、改革了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办法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虽然仍然坚持实际成本计量,但在确定实际成本的具体构成要素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外部取得的固定资产和企业盘盈的固定资产一律按减去该项固定资产折旧后的净值入账,从而使固定资产核算由社会公共会计转为企业主体会计,把会计主体突出出来,使会计的企业管理功能发挥出来。(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照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入账价值,其中: 1.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计价入账的时间点提前了,不再以完工决算时为固定资产的入账时间点,而以交付使用时为固定资产的入账时间点,为此在固定资产交付使用而尚未完工决算时, 需要将已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暂时估价入账,并根据估价入账额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在实际完工决算后,采取追溯法对已经估价入账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及其所计提的折旧进行调整,这不仅符合配比性原则,而且体现了客观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 2.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中包含了土地的价值,即企业为了建造固定资产而取得的土地在固定资产实体建造活动开始前可以列入无形资产,但在固定资产实体建造活动开始后应由无形资产转为在建工程,从而计入固定资产价值之中,这不仅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要求相一致,而且满足了我国会计核算的客观性、相关性和重要性原则的要求。 3.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所耗用的借款费用,应该分别不同情况予以资本化和费用化。即为建造固定资产而取得的专门借款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