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台湾政治转型中的民粹主义资料.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台湾政治转型中的民粹主义资料.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4/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台湾政治转型中的民粹主义资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研究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 浅论台湾政治转型中的操纵性民粹主义课程:台湾政治专题研究任课教师: 杨建英姓名: 王帅班级: 中外政治制度学号: 2013712008 浅论台湾政治转型中的操纵性民粹主义台湾政治在整个亚洲地区的政治发展过程中极具代表性,是 20 世纪威权体制向民主体制转型的代表,但在台湾地区民主化的进程中,台湾政治却出现了操纵性民粹主义因素,这一因素不仅是导致台湾政治不稳定的关键因素, 也成为其他国家或地区民主化发展的借鉴范本。本文将针对台湾政治转型中的操纵性民粹主义的产生、影响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浅要分析。一、台湾政治转型过程中民粹主义的种子 1949 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台湾的政治结构开始了巨大变化,台湾开始进入“威权体制- 民主政体”的转型,国民党一党独断、一党独大的局面逐渐瓦解,政治民主化、多党民主制开始成为岛内的政治常态,台湾因此也成为“第三波”世界民化浪潮的组成部分。然而台湾的民主化进程却与西方国家所经历的民主化进程不同, 台湾的民主化过程在具有民主化转型普遍性的同时也表现出其自身的特殊性和非典型性,“民粹主义”和“本土化”成为台湾政治转型的两条主线,两者相互关系与发展对台湾社会政治生态演变影响深远。台湾政治转型以国民党政权退居台湾并颁布“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和戒严令为前提与背景,在上世纪 70 年代以前,国民党通过党禁等多项强硬措施强化其威权统治,以蒋氏为代表的大陆来台精英政权长期把持台湾领导权,致使台湾本省人民被剥夺了许多基本权利,白色恐怖的氛围使台湾岛内气氛紧张,国民党的统治也毫无民主可言。在这一时期,国民党出于自身统治策略和台湾现实情况考虑,对台湾籍人士参与政治活动长期持打压态度, 因此台湾籍人士长期基本活跃于下层政治领域, 填补了国民党的统治空虚, 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国民党- 党外”的二元政治结构。而这种二元结构则为台湾政治转型中出现的操纵性民粹主义买下了种子。从上世纪 60 年代末起,台湾开始经济起飞,岛内的政治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巨大变化, 在人民受教育水平、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 岛内民众的民主意识开始萌发并得到迅速发展。上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 以中产阶级为主力的党外台湾籍人士开始向既有的威权政体发起挑战, 诸如“美丽岛事件”等民主化运动成为这一时期民主化潮流的一个缩影, 同时一大批台籍政治精英开始崛起, 诸如吕秀莲、陈义雄、陈***、黄信介等开始活跃于台湾政坛。同一时期, 国际大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以及钓鱼岛问题使台湾在国际社会上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同时由于随蒋介石来台的国民党高层官僚体系老化严重, 国民党内的保守力量也日益成为妨碍蒋经国经营台湾的一大阻碍。因此面对台湾所处的内外局势,蒋经国采取了“革新保台”的改革措施,其中最主要的一点便是大力启用台籍人士, 开启台湾政治“本土化”进程。这一改革措施对于台湾民主化进程有着双重影响, 一方面它应和了台籍人士对于政治参与的要求, 对于缓和省籍矛盾有着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以“本土化”为主题的改革也从一个侧面激活了岛内民众的“本土情节”,长期受国民党高压政策影响的本省民众在压力降低之后迅速反弹,为日后台湾政治“外省- 本省”对立、操纵性民粹主义的形成埋下伏笔。二、威权政体瓦解与民主政体建立 1981 年至 1988 年,蒋经国统治进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