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总结.doc

格式:doc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fyyouxi23 2016/4/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总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页眉. 页脚.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总结 20** 年, 按照** 总工会的要求, 为进一步深化“工友手拉手、促进再在就业”工程, 切实发挥好工会的“维护”职能,履行好帮扶中心“面向职工、及时帮助、快捷准确、释疑解惑、因地制宜、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因地制宜,建立和完善了困难职工帮扶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帮扶工作顺利开展。(一)务实高效,面对职工,认真扎实开展扶贫帮困工作。进一步深化“工友手拉手、促进再在就业”工程,切实履行好帮扶中心“面向职工、及时帮助、快捷准确、释疑解惑、因地制宜、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认真开展帮扶工作。一是摸底调查、分类建档, 掌握底数, 确保帮扶工作有的放矢。今年 4 月中旬利用 10 天左右时间, 全体干部职工分成三个组, 各由一名领导带队, 对县城范围内三百多户职工家庭生产生活情况进行入户走访调查, 详细登记, 按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职责要求, 对摸底情况进行了认真审核, 并通过有线电视公示, 对纳入帮扶中心的困难职工进行了三天的公示, 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最后将 166 户困难职工和部分农民工纳入了帮扶中心, 统一管理。在管理上, 严格按照全总下发的档案管理办法, 进行了分类建档, 按照音序排列编号, 一人一档, 采取滚动式管理,便于随时了解掌握帮扶情况。 11 月份,对申请进入帮扶中心的 100 多户下岗职工进行了入户核实,吸纳 80 户进入了帮扶中心。二是完善信访接待工作,及时提供帮扶信息。信访接待实行首问责任制、来访登记制和领导负责制。通过信访接待, 掌握一部分信息, 对部分特别困难的职工, 除采取必要的帮扶措施外,及时向城乡解困办推荐,协调解决困难。截至目前,先后对 84 人进行了生活大病救助,累计资金达 万元。其中,大病救助 5 人。三是积极探索扶贫帮困的新路子,拓展帮扶的内涵。积极开展了“金秋助学”活动。帮扶工作从源头着手, 全力实施“金秋助学”工程, 制定了金秋助学资助办法。. 页脚. 学之际,通过前期的调查摸底审核公示等程序,筹资资金开展“金秋助学资助活动”。今年, 筹措 万元对 48 名新考入大学的贫困家庭的优秀学生或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资助。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四是积极开展扶持下岗自主创业示范户活动。遵循“想困难职工之所想, 急困难职工之所急”的原则, 在坚持做好“救急救穷”“输血型”帮扶工作的同时, 积极寻找“造血型”帮扶的有效途径, 把帮扶的重点转向扶持有创业能力、致富思路清晰、对自谋发展有信心的下岗失业职工和困难劳模, 通过扶持他们, 带动一批有能力的困难下岗失业职工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自主创业,脱贫致富。 2008 年,县总工会通过多次的实地走访,与创业者交流, 从一批自主创业的困难职工中确定 11 户作为自主创业示范户,主要从事养殖、蔬菜大棚种植和民族刺绣等,为他们分别救助 5000 元扶持资金,雪中送炭,增强他们创业的信心,使他们清醒的看到在创业的旅途上还有党和政府关心着他们。同时, 引导有发展潜力的扶持示范户, 逐步形成规模, 然后再吸收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劳模或其子女就业, 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共赢的目标,达到帮扶的目的。五是积极建立各类基地, 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各类技能培训, 帮扶下岗失业人员或其子女, 掌握一门技术, 增强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先后依托有培训资质的县劳动就业局, 建成工会再就业培训基地。县总工会与县就业局签订培训协议, 县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每年向培训基地提供 1 万元培训费, 由就业局完成培训和职业介绍, 为更多的下岗失业困难职工提供就业机会。依托木垒镇工会,建成养殖区再就业基地。由县政府无偿划拨土地,提供小额贷款帮扶发展。目前, 全县已吸纳 320 户困难职工进入再就业养殖小区, 从事牛羊育肥, 发家致富。今年, 县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出资, 委托县职教中心为困难职工免费举办了一期困难职工微机上岗培训班和一期养殖种植技能培训班,培训对象主要是帮扶中心 50 岁以下的困难职工、零就业家庭的子女, 共计 80人。. 页脚. 技术,多一条就业再就业的渠道,真正成为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会的人。(二)宣传发动,典型引路,有效促进《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签订工作正常开展县总工会始终坚持把签订《女职工权益维护专项集体合同》作为贯彻实施《工会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一项重要举措, 作为实现好、保护好女职工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责任。在推行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之初, 一些领导、工会干部, 特别是非公企业老板认识不到位: 认为原签订的集体合同中已包含了女职工权益保护的内容, 签订专项集体合同是多此一举; 有的认为签订女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