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六章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概念: 1、健康: 我们常说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 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三者处于完好状态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符合健康标准的人。 2 、动作常模:发展心理学将大多数儿童的某一种行为模式发生的时间, 称为动作常模。 3、分离焦虑: 是儿童在于养育者分离时产生的强烈负面情绪, 具体表现为害怕、退缩、哭泣、胡思乱想等。 4、边缘儿童: 有一些儿童, 虽然有交往的愿望, 但由于缺乏社交技巧往往不受同伴的欢迎, 这类儿童往往会变成在集体中处境不良的边缘儿童。 5 、自尊:自尊是对自我评价的接受程度。 6、特殊儿童: 是指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与一般儿童有着显著不同特征或特质的儿童。 7、工具性攻击: 是指并不带有伤害的动机, 而只是通过攻击性行为达到占有某种资源(玩具或食物)的目的的行为。 8、敌意性攻击: 具有伤害别人或自己的目的, 这类攻击性行为称为敌意性攻击。第一节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及影响因素 1 、心理健康的特征: (一)积极的自我观念(二)悦纳他人(三)恰当地面对现实(四)智力正常(五)情绪适度(六)热爱生活(七)形成完整统一的人格。 2 、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第一,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模。第二,语言的运用符合语境。第三,热爱游戏,善于游戏第四,情绪明朗,善于表达情感。第五,年龄特征明显。第六,很快适应环境的变化。 3 、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遗传与疾病(二)家庭的教养方式(三)社会文化(四)个体因素第二节积极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一、关注婴幼儿的情绪健康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关注儿童的情绪健康: 第一, 注意儿童情绪发展的任务要与年龄阶段相适应。第二, 形成新的依恋。第三, 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第四, 多与家长沟通。二、帮助幼儿克服情绪危机(一) 妥善处理分离焦虑(二) 敏锐觉察幼儿情绪(三) 关心单亲家庭的幼儿(四) 帮助幼儿了解死亡三、帮助幼儿掌握社会性技巧(一) 培养幼儿的移情(二) 帮助幼儿积累分享的经验(三) 帮助边缘儿童提高社交技巧四、维护幼儿的自尊为了维护幼儿的自尊,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接纳和关心所有的儿童(二) 肯定和认可儿童(三) 尊重幼儿五、爱护特殊儿童(一) 帮助注意力障碍的儿童发展自控能力(二) 引导情绪障碍的儿童度过纷扰(三) 善待攻击性的幼儿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1. 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2. 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3. 游戏成为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活动。 4. 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二)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维护:成人对儿童进行教育教学,在与儿童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要采用适合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方式,争取做到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寓教于乐, 让儿童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接受。满足儿童好奇的求知欲, 避免抽象生硬, 切忌强制服从。针对儿童情绪性强、自控力差的特点, 成人一方面要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和感情基础, 另一方面要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 采用不同的方法, 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强化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有意性, 从而提高儿童的控制能力。开展游戏活动, 鼓励儿童与人交往, 充分利用游戏中的多种成分, 给儿童的心理发展以滋养。对于儿童显现出来的最初的个性特征, 成人应给予充分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