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初中语文古诗文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47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中语文古诗文总结.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20/10/26 文件大小: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中语文古诗文总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中看见了庐山。这句话中的“见”字用得极好,精确地表达出诗人的“悠然”之态。体现出诗人陶醉于田园生活、超凡脱俗、物我两忘的闲适自得的心情。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水汹涌平漫显得两岸更加宽阔,清风吹动的水面荡着一片孤帆。“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出了江面的浩渺;“悬”写出了船帆的安详,表现力极强;“正”写出了当时的风势:顺风、和风。全句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春景,自然地引出淡淡乡愁。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长安街上细细的春雨润滑如酥,草色远看青青一片,近看却似无绿意。“润”字写出春雨的及时与可贵;“酥”字更显出其细滑润泽。这句话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表现出诗人对早春的赞美与喜爱。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时已深秋,枯藤缠绕的老树上栖息着一群乌鸦,一座小桥横跨在小溪上,桥那边是一户人家。一位游子正骑着一匹瘦马,冒着寒风,风尘仆仆地奔波在荒凉的古道上。一字一词,一字一景,凝练而不简陋。第一句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达出无家可归之意。第二句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游子的哀愁。全句写出了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倦于羁旅生活的凄苦愁楚之情。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1)边塞上空,黑云翻滚,重重的向城头压下来,坚固的城墙似乎要被摧垮了。“黑云”表现出敌人众多,来势凶猛。“压”字写出敌军逼来,战事紧急。诗人借自然景物烘托战前的肃杀气氛,突出了强敌压境,形势危急。(2)云缝中忽然射出一道日光,与将士的铠甲相映,金光闪烁耀眼。“金鳞”一词准确地写出片片甲叶熠熠生辉,与“黑云”相对。写出了城内守军的严阵以待,凛然无畏,表现出战士们的英勇无畏,豪气万丈。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作者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入”将之拟人化,表现出时光匆匆、光阴荏苒,使身在他乡的游子不由顿生思乡之情。同时蕴含有“新生的美好事物往往蕴藏在旧的事物之中”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7、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秋色里”点明时令,“塞土”交代了作战地点;“角声满天”透露出鼓角齐鸣、声震天地,“满”字扩大激战场面;“紫”、“燕脂”暗示双方死伤惨重,“凝”字形象地描绘边防战士鲜血遍地之景。这两句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写出战斗的激烈和悲伤。1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山河依旧,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尽显城池破败之景,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再现草木荒芜之景,令人满目凄然。“国破”“城春”对比强烈,同时对仗工整;寄情于物,移情于景,蕴含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感,气氛萧条悲凉。1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1)以花鸟为“感”“恨”主体,作者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因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表达了诗人的感时伤怀、忧国忧民,表现诗人的悲伤与愁苦。(2)以诗人为“感”“恨”主体,花鸟本为令人赏心悦目之物,但诗人却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运用反衬手法,可见诗人因感时伤怀、忧国忧民而触景生情,寓悲情于美景。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压枝头,仿佛一夜间春风吹来,雪白的梨花开满枝头。诗人以春花喻冬雪,新颖贴切,也为这寒冷的边塞增添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