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的六次信息革命及各阶段特征(2)用丰富图片感受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网络的作用(3)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包含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两个方面((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发展与在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难点:无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以提问方式引入本节课的第一个概念:信息是什么?二、新课1..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对学生回答作出评价,补充信息的正确定义: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书本内容、文字、(表格见后)重点强调第五次及第六次信息革命:计算机的产生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它使信息记载、存贮及传播数字化,它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又使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消除了距离上的限制,加快了信息的交流。计算机从只能处理数值到能各处理各种声音及影像信息,从孤立的到相互之间的网络联系,指明计算机向网络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及应用。信息技术是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一门新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产生及发展: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1946年,美国,ENIAC,5000次每秒,理论原理的提出者:数学家冯诺依曼,重量30T,170平方米个人计算机(PC)的产生:1981年,美国IBM公司,PC和计算机不是同一个概念从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4。发发展速度快从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速度快:摩尔定律:每18个月计算机性能提高一倍,价格、体积、能耗降低一半:摩尔定律:每18个月计算机性能提高一倍,价格、体积、能耗降低一半。:(在信息革命处已提及,此处重提,强调一下)网络及多媒体化: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正迅速将全球联成一个整体,“地球村”不再是梦音、图像、影像等。简单提及我,指出我国信息技术同世界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印度及美国),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操,鼓励他们学好知识,报效国家1、课堂练习书面练习:课后作业,可以留时间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后完成,下一次课可抽查完成情况。:电脑报、上网、十万个为什么之信息学科等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和自习的能力。教学课题:。。。。。。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过程:一、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他们共同决定计算机的工作能力㈠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的硬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主机:运算器、控制器、内存储器外设:主机以外的部件。⑴中央处理器(CPU)CPU: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是计算机的核心,通常CPU的型号决定了整机的型号和基本性能。计算机的主频率:中央处理器时钟的频率。主频通常以兆赫兹(MHZ)为单位,是衡量计算机运算速度的重要指标。常用的CPU的型号有Pentium(奔腾)、PentiumII、PentiumIII等等。⑵内存储器内存储器:简称内存,主要用于存储计算机当前工作中正在运行的程序、数据等,相当于计算机内部的存储中心。分类:按功能分,可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储器(RAM):主要用来随时存储计算机中正在进行处理的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允许被读取,还允许被修改。重新启动计算机后,RAM中的信息将全部丢失。我们平常所说的内存容量,指的就是RAM的容量。只读存储器(ROM):它存储的信息一般由计算机厂家确定,通常是计算机启动时的引导程序、系统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等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只能读取,不能修改。重新启动计算机后,ROM中的信息不会丢失。存储器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称B)常用的单位:千字节(KB)、兆字节(MB)、千兆字节(GB)。换算关系:1KB=1024B1MB=1024KB1GB=:将各种信息(如文字、数字、声音、图象等)传送到计算机中。输出设备:显示向计算机输入的内容和计算机处理的结果。常用的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光笔、语音输入设备。常用的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主要用来存放需要保存的信息。常用的外存储器有:软磁盘、硬磁盘、光盘软磁盘::简称硬盘,存储容量较大,一般为几百兆到及千兆,存储速度比软盘快。光盘:分为只读光盘和可读写光盘,常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