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医疗废物分类: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至少每2天到医疗卫生机构收集、运送一次医疗废物,并负责医疗废物的贮存、处置。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运送医疗废物,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使用有明显医疗废物标识的专用车辆2011年4月7日的世界卫生日主题定为:抵御抗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MDRB: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MDR: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不同种类(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β-内酰胺类)的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称为多重耐药。MRSA暴发:是指三个或以上的MRSA医院内感染病例,且在流行病学上如时间、空间和病人间有相关性。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护理多重耐药菌呼吸道感染者或冲洗患者伤口时要戴口罩。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隔离标识:红色为血液、体液隔离,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隔离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的原则隔离要求:应明确服务工作流程,保证洁、污分开,防止因人员流程、物品流程交叉导致污染。个人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正确使用防护帽子、口罩、护自镜、防护面罩、手套、隔离衣与防护服、鞋套、防水围裙。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飞沫,接触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1、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2、防护:实施双向防护,(一、二、三级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双向防护)(清洁隔离和污染隔离)(医德问题)3、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医疗废物的处理:要牢记5大分类(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和熟悉分类收集、运送、储存、处置流程等洗手指征(牢记)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3、穿脱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