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近期坛子里来了很多新朋友,很多人都在给猫发信息,问皮色怎么分辨真假。本周特意在市场找到两块皮色相近的真假皮标本,发照片并说明给大家看看。皮色为什么受到欢迎?第一,皮色是真假籽料的身份证,一般来说,只有真的和田籽玉才有特征的皮色;第二,在加工过程中,色好、聚集的皮能做巧雕处理,使玉雕作品色彩更丰富,对玉雕的价值提升很大,受到玉友的喜爱。所以在肉质相同的情况下,有皮色的料子会比没皮色的料子价格高很多。造假皮者就是为了迎合玉友们的这种心理。通常工艺好的假皮子,可以让籽料的价格翻几个跟头。维语里皮子叫“恰袢”。皮色,其实是玉体中的金属离子被氧化后形成的颜色,主要是铁离子的氧化。亚铁离子为灰绿色(故青玉中铁含量较高),而三价铁离子是红褐色。形成皮色的过程,实际上是玉石“生锈”的过程——说明原理,是请玉友注意皮色的色调特征,特别是铁离子的颜色特征。颜色特征是分辨假皮的第一道防线,染色的手段无非就是那几种,见过一次,下次就不会吃药了。本贴的这块染色皮属于有机化学染料直接染色,具体方法是用染地毯的染料,用海绵吸足,把玉放在里面染色,这是比较容易分辨的假皮,因为有机染料的颜色是黄中微微带点绿(如1处标注),而真皮的颜色不会有这种黄绿(如2处标注)。通过色度的差异,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我们再来看染色的细节。一、真籽料在河水中经千万年冲刷磨砺,自然受沁,它会在质地软松的地方沁入颜色,在有裂的地方深入肌理,比如2和3处标注,3处毛孔大,说明肉松,所以皮色也深;2处肉质紧密,不容易沁皮,所以皮色也浅。另外,特别疏松的料子,包括石根的部分,如果形成皮色的速度赶不上水流冲蚀的速度,那么可能不会留下皮色。真实的皮色是很自然的。它的颜色浸入玉内有层次感,过渡流畅,皮和肉的感觉是一致的,比如照片中的大块红皮青白籽,皮色鲜艳,浓淡有致,显得很自然。高白高密的白玉籽是很难长皮的,即使有也是星星点点,或在细小的裂里出现。二、有机染料染色或者二上的皮色比较“浮”,“浮”这种感觉新手往往会觉得难以理解,其实上手一看就明白了。因为人工染色时间短,染料不能深入玉石内部,颜色只漂在玉石表面,就会造成这种感觉。而真皮沁入一般比较深,切开看,皮沁入玉体的痕迹像植物的根系一样,曾见过沁入玉体中一厘米深的皮。三、仔细观察有裂的地方,这往往是分辨真假皮的重点区域。只要裂上有真皮,皮色就会沁到底,裂多深,皮子就“咬”到多深——这是因为裂处存在毛细作用的原因,把含氧的液体吸入裂隙最深处,氧化形成的颜色又不容易被冲蚀掉,所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