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目录第一章概述 4第1节编制依据 4第2节工程概况 4第3节自然条件 5第4节交通条件 6第5节工程特点 6第6节主要工程数量 7第二章施工组织机构和管理目标 10第1节施工组织机构 10第2节管理目标 10第3节项目经理部人员配置及施工队伍的调配部署 11第三章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和材料的配备与供应 14第1节主要机械设备表 14第2节机械设备调运和布置 15第3节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161第四章地面交通保障措施 17第五章总体施工部署 18第1节施工总平面布置 18第2节土石方调配运输 21第3节机械设备进退场 21第4节总体施工顺序 22第六章主要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22第1节施工准备 23第2节路基施工 27第3节路面工程 45第4节桥梁工程施工 47第5节涵洞工程施工 81第七章施工进度计划 96第1节施工安排的原则及说明 96第2节施工工期 99第3节施工总进度计划 1002第4节劳动力需求计划 101第八章工程创优目标及质量保证措施 102第1节工程创优目标 102第2节质量保证体系和实施细则 103第3节季节性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105第4节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06第九章工期保证措施 110第1节保证工期的组织措施 110第2节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 111第十章施工安全与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12第1节施工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112第2节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 119第3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1203第一章概述第1节编制依据⑴某二级公路土建工程()招标文件及补遗书。⑵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1999年版)。⑶现行公路工程的相关规范及广西自治区有关的建设文件。⑷工地现场考察情况。第2节工程概况某二级公路工程,起点于环江县思恩镇北面炭素厂附近,是环江县城市规划绕城线与省道2025线在K23+715处的相交点,沿思(恩)洛(阳)公路至洛阳后,经古宾、都川,终点与大沙坡公路相接于黔桂两省省界交界处。路线起止里程为K0+000~K56+376,。,,。本标段为第**合同段,起讫里程K34+000~K47+000,。本标段除K35+800~K36+000、K40+850~K41+700、K42+100~K42+450、K46+300~K47+200四段为改线外,其4余地段路线均利用原有公路进行改造。本项目按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设计,计算行车速度40km/h,设计荷载为汽车-20级设计,挂车-100验算。纵断面设计主要受控于原有旧公路,新建大中桥按1/100的洪水频率设计,路基小桥涵按1/50的洪水频率设计。本标段设平曲线44个,最大平曲线半径为R=900m,最小曲线半径为R=60m;设竖曲线44个,最大纵坡8%,最小凸形曲线半径为R=980m,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为R=1000m。第3节自然条件本线所经地区为自然区划V3区,属亚热带山地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平均降雨量1370mm,多集中在5~8月,每年9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地貌属山岭重丘地貌,地形相对起伏较大,路线地面高程在190~480m之间,部分山坡植被发育,山前及山前谷地为水田或旱地,主要种植水稻及经济作物。本路线跨越的河流主要为环江河、三江河及小支流。本工程线路所经地区地形起伏较大,路基填挖土石方量较大。地层岩性属石灰系及泥盘系,有5岩关阶、东岭岩组、榴江组及大塘阶等。岩关阶有灰岩,局部夹砂岩、泥岩等,东岗岩组有灰炭夹泥岩,局部夹中基性熔岩。榴江组主要有硅质岩、扁豆灰岩,局部夹火山岩、灰岩、白云岩等。大塘阶主要为灰岩,局部夹砂岩、页岩及锰矿层。全线裸露岩石主要以砂岩、泥岩及灰岩为主。覆盖层主要为亚粘土。路线经过地带地质稳定,没有大的不良地质出现。经过水田、洼地由于排水条件不良,泡水时间长,形面软土及塑状粘土层,一般采用清淤换填处理,并在坡脚处设置排水沟即可。根据广西地震记载及《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划分,路线范围内为小于6度区,不考虑设防,中小桥梁上构设简易设防措施。第4节交通条件本工程为旧路改造工程,沿路线有一条地方铁路,在K36+200处紧靠都川火车站,施工机械和材料可通过公路或铁路直运到工地现场。第5节工程特点⑴本工程为旧路改造,原路平均昼夜车流量为800车次,施工中必须确保原路交通畅通,维6持原有交通的车流量不变。旧路改造地段施工采用分段左右幅交替进行,并每隔200~300m设避让车道,每个作业面设专人指挥交通;经理部设交通保障中心,随时参与交通抢险、疏散,做好与业主、交通部门的联系。⑵本工程靠近地方铁路,并与铁路两次交叉,在K39+500处设一平交道,在K46+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