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哈尼族文化习俗.ppt

格式:ppt   大小:3,505KB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哈尼族文化习俗.ppt

上传人:中华文库小当家 2020/10/29 文件大小:3.4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哈尼族文化习俗.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哈尼族法正哈尼族目录、哈尼族的概况二、哈尼族族源三、哈尼族经济生活、宗教信仰、婚俗、饮食与歌舞五、文学艺术概况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同语支里有彝语、拉祜语、傈僳语、纳西语、基诺语等。哈尼语在国外,分布在缅甸、泰国境内的又称卡Akha话,和我国西双版纳地区的哈尼话接近;老挝、越南境内的哈尼话和我国红河南岸地区的哈尼话大体相同。中国境内分布在云南省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及墨江、江城、普洱、镇沅、景东澜沧、新平等县。使用人口约100万(1982)。分哈雅、碧卡、豪白3个方言。二、哈尼族族源公元前3世纪活动于大渡河以南的“和夷”部落,就是今天哈尼族的先民。公元4世纪到8世纪的初唐期间,部分哈尼族先民向西迁移到元江以西达澜沧江地区。唐人文献中,哈尼族的先民被称为“和蛮”。7世纪中叶,“和蛮”的大首领向唐朝进贡方物,唐朝在给云南各族首领的敕书中列入了“和蛮”首领的名字,并承认他们为唐朝的臣属哈尼族族源10世纪(大理国时期),哈尼族开始进入封建领主制社会。森囊娶南右碧。政权后,设置元江路军民总管明朝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哈尼族部落首领由明王朝授予了土职官衔,并受所隶流管的统沿父子连名制是哈尼族社会历史发展自然现象。1公元五、六世纪,哈尼族社会由原始游牧采来向原始农耕转化,它的经济基础由不稳定,逐步转向比较稳定的经济来源和经济基础,需要比较稳定、比较强壮、比较有农耕技巧的劳动力队伍,男人就是这样一支队伍,男人的地位和作用比较地突出上来2而“家庭”、“私有”、“等级”逐渐明朗,特别是家庭,在社会上地位和作用突出,家庭是社会的生产单位,是社会发展的细胞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有了变化和发展,需要有一种形式能够反映。父子联名是最好的表现形式。父子联名就是反映哈尼族社会经济基础的最适合上层建筑形式。所以它在哈尼族社会历史上具有强胜的生命力。举个栗子。送咪窝·窝腿雷腿雷总·总嫫院·嫫院驾·驾提锡·提锡利·利跑奔·跑奔吾·吾牛然·牛然错·错嫫威嫫威尊·尊唐盘·唐盘漫·漫合贪·合贪姐·姐利乌乌起腊·腊贪奔·奔孙连·连龙播播嫫波·嫫波梯-·梯桑彪·彪妈脏·脏者·者威·威奷·奷耶、耶诸、诸乐、乐萨、萨昌、威包、包姐、姐柯、柯斜、斜票、票嘠、嘠攴、支克、克娜、娜搓、搓枣、枣威、威商三、经济生活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地位: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5处世界遗产,使中国超越西班牙成第二大世界遗产国,仅次于意大利。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