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李常生恭錄EddieLeeTaipei8/23/******@.tw主要資料來源:台灣中台禪寺手動翻頁**宾头颅尊者释迦牟尼的四大声闻之一,十八罗汉的第一位,为梵语Pindolabharadvaja的音译,又为宾头卢婆罗堕,宾头等。意为「捷疾」。出身婆罗门贵族,原来是拘舍城优填王的大臣。他出家后,证得阿罗汉果。并以神通见长,他虽然是罗汉,但还爱在人家面前卖弄本事。据「十诵经」载,佛陀在王舍城时,树提居士将一木钵高高悬起,并声言若有沙门能不用梯杖取下此钵,钵便归其所有。尊者即入定,用神通力腾空而起取下木钵。佛因他在未受戒人面前妄自显弄神通,不准他入于涅盘,命他率一千阿罗汉常住人间,造福世人。相传东晋高僧道安曾梦见尊者,因不得入涅盘,住在西域,愿相助弘扬佛法,请以饭食供养。因此在寺院中,常将尊者之像供奉在食堂中,又称「长眉罗汉」。*迦诺迦伐蹉,迦诺迦跋厘惰阇十八罗汉的第二,三位,为梵语Kanakavatsa,Kanakabharadvaja的音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佛陀遇到迦诺迦伐蹉虔诚地礼拜,迦诺迦伐蹉见到佛陀感到很高兴,佛陀为他讲了「四种结业」(即杀生,盗窃,邪淫,妄言)。「四处恶行」(即永无满足之自私的贪欲,忌妒交狂之恼怒的嗔恚,所做行业之后果的恐惧,执断执常知己见的愚痴)和「六种不应做的事」「即嗜酒,好赌,闲荡,沉迷歌舞,爱交恶友,懒惰)...等等。迦诺迦伐蹉听后,茅塞顿开,成了佛陀的弟子,并证得阿罗汉果。又被后人称谓「喜庆罗汉」。迦诺迦跋厘惰阇是个很容易冲动的人,佛陀特地为他讲了长生童子的故事,使他不再和其它的人争吵,由于他化缘的时候每次都是举起铁钵向人化缘,修成罗汉后,被世人称为「举钵罗汉」。*苏频陀十八罗汉的第四位,为梵语Suvinda的音译。是佛陀的关门弟子。他常常手扥一塔,因塔是为葬佛舍利的,所以此塔便成为佛的象征。他为表示怀念和追随佛祖,特制一塔随身携带。所以苏频陀尊者又称「托塔罗汉」。*诺距罗尊者十八罗汉的第五位,为梵语Nakula的音译。他出家前是艺名勇猛的战士,后来出家,佛陀让他静坐,放弃从前当士兵时的那种粗鲁,野蛮性格。但他静坐时仍显出大力士的体魄。所以他又称「静坐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