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总序书讯《爱德华滋传》书讯中国首部《爱德华滋传》出版最近,美由华夏出版社出版。19世纪的伟大历史学家乔治·班克罗夫特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想要了解19世纪新英格兰思想的巨大影响力,那他“必须夜以继日地研究约拿单·爱德华滋”。由此可见爱德华滋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此前爱德华滋的人作品《信仰的深情》已在大陆出版,并且广受欢迎。然而,至今中出版。许多著名的学者认为爱德华滋是美国首屈一指的思想家。作为一个学者,他在哲学、科学和教育领域都很有贡献。他十二岁时所写的文章《昆虫》至今仍是有重要价值的科学作品。爱德华滋毕业于耶鲁大学,后任南安普敦教会牧师,他是基督教历史上最出色的讲道者之一。1734年,他的教会开始出现复兴,点燃了美国第一次大觉醒运动的烈火。这场复兴横扫北美殖民地,为此后美国的独立战争奠定了基础。1620年9月,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远航新英格兰。在清教徒移民美洲的热潮中,爱德华滋的先祖于1630年代到达新大陆。爱德华滋作为清教徒的后裔,也继承和光大了先辈的信仰,钟马田博士称他代表了清教徒精神的顶峰。爱德华滋曾深入蛮荒向印第安人宣教,晚年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亚马逊网站编辑在书评中说:“那些仅仅记得约拿单•爱德华滋(1703-1758)《落在愤怒之上帝手中的罪人》这篇讲道的人,就没有认识到他在美国教会历史上伟大而又多方面的贡献。??除了讲道,爱德华滋也写出了包括《信仰的深情》在内的许多著作,他向美洲土著部落宣教,也曾短暂任过新泽西大学(后来的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55岁时因接种天花疫苗而去世。”本书附录为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出版《爱德华滋》的节选本,选用了爱德华滋的自述、日记、及一些著名的讲道,包括最广为人知的《落在愤怒之上帝手中的罪人》。《世界职场》1903年的一篇文章()指出,对爱德华滋后代的追踪研究见证了爱德华滋生命和品格的圣洁以及充满智慧的极大影响力。在他的大约1400位后裔中,有8位大学校长,大约100名大学教授,100多名律师,60名医生,30名法官,80人在重要的政府部门任职(包括3个国会议员、3个州长、1个副总统),25人在军中担任要职,还有几乎无法计数的神职人员及传道人。总序书摘(1)爱德华滋与美洲大复兴霍西尔著,曹文丽译18世纪早期,美国的清教运动已经出现将近100周年了。与殖民地建立之初相比,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没有哪一种比发生在约拿单·爱德华滋的“后院”北安普敦更加明显的。(图片1249)到18世纪30年代,可以耕种的土地日渐珍贵。能够划分的土地已经各归其主,其他的谋生选择屈指可数。人们可以选择举家迁移至未开垦的疆土去拓荒,但要真实面对被印第安人攻击的威胁。回英格兰则是一种更加无奈的选择。于是,农夫的儿子们只能耐心地等候父辈将他们的土地传给下一代。而这最后一种选择又面临着这样一个事实:人们都比以往活得更长。所以,可以说,等到儿子们接过父辈手中的犁时,已经是人到中年了。在当时的前工业社会里,如果不种地,人们几乎没有其它职业可以选择。那些选择另谋出路的人往往有着殷实的家底做后盾,而殷实家底的积累多是出自富有的农场主父亲。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距一年一年地扩大,这使得沮丧情绪在人群中,特别是年轻人中,急剧蔓延。总之,年轻人所梦想的传统取酬方式不再存在,他们已经失去了希望。因而,爱德华·,最初几代新英格兰人对清教徒生活方式的热切委身似乎已经丧失殆尽了。面对这种趋势,许多虔诚的清教徒后代以及一些神职人员开始迫切地主张,必须重新唤醒从前那种敬虔的生活。信仰已经变得贫瘠、僵化、流于形式了。所罗门·斯托达德用他那激进的神学解释震撼新英格兰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需要有新的声音、新的信息出现。除了斯托达德的讲坛,还需要有新的更嘹亮的号角吹响!约拿单·爱德体滋在北安普教教会稳稳扎根,他开始唤起人们对往昔的怀念——对逝去时光及以往简朴生活的怀念。爱德华滋对家长权威的衰落进行谴责,并直接对会众中的青少年讲道。他们对爱德华滋传讲的信息表现出——用约拿单自己的话来说——“非同寻常的适应性”。为了使自己的努力不至于付之东流,他提倡在敬拜时唱歌。而长久以来,在整个新英格兰,正是这一争论焦点,使得保守的成年人和孩子们划分成了互不相容的两大阵营。人们所知道的“关于歌唱的争论”,其焦点在于敬拜者是否能够喜欢所唱的其他书本中赞美诗的“新奇”韵律。自从鼓励孩子们唱圣经之外的诗歌以来,北安普敦的孩子们特别喜欢参加主日晚上的聚会。虽然约拿单有时谈到上帝那巨大而可怕的震怒以及个人得救的迫切性,但他的讲道内容更多的是针对日常生活中实际的敬虔美德,而不是一些花哨的东西。救恩不仅是逃脱将来痛苦的方式,其本身也是一种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