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儿童思维能力_语文论文_范文先生网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儿童思维能力新大纲提出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从低年级起,就要扎扎实实地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注重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怎样利用新教材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儿童思维能力呢?我们的做法是: 一、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诱发儿童思维的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新教材设计精美,图文并茂。为了让儿童读懂故事,理解课文,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并通过训练鼓励儿童积极思维,教学中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或运用儿歌、谜语、游戏、课本剧等活动,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诱发儿童在阅读中思维的积极性。如教师在教第一册中《秋天到了》这篇看图学文时,用录像放映美丽的秋景图。用幻灯打映课文中的插图,从图入手,教给儿童进行有序观察的方法:先看天空,后看地上;先看近处,再看远处。接着要求儿童边观察边思考,寻找表现秋天景物特点的画面,并让其说出来。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学习本课6个生字及新词,理解“秋天到了”的特征,用录音示范教读课文。课中做“秋天到了”的游戏,巩固练习时让儿童想象还有哪些现象说明秋天到了,并让孩子们通过想象自画秋景图。最后编出儿歌:“我们爱秋天,秋景实在美。秋季多迷人,祖国最雄伟!”儿童边唱边拍手,这堂课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顺利结束。教学中图文密切结合,看、听、读、说、画多种感官参与,学生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儿童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诱发。二、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儿童思维的自觉性。儿童好奇心强,对任何事物都喜欢问个为什么。他们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又在验证答案和应用知识中不断发展。因此,在低年级语言文字训练中,要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读的同时质疑问难,大胆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学会解答问题,激发他们思维的自觉性。如教第一册中《小小的船》,为了强化文中句子的训练,让儿童结合插图,自觉、主动地化解难点,教师设计了如下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导: 1.“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这一句讲的是”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为什么说月儿像小船呢?(诗的第一句是理解的难点,要结合插图帮助学生弄清月亮和小船的关系,让学生看月亮图想小船的样子,弄清月牙儿和小船都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它们的形状很相像。) ?(结合插图帮助学生弄清小女孩和月亮的关系:因为夜空太美了,小女孩已经把辽阔的蓝天当作大海,将弯月比作船了,所以才很自然地想象自己坐到船似的月牙儿上去了。) ?(要帮助学生弄清这是一个晴朗的夜空才能出现的景色。同时借助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叠词“闪闪”、“蓝蓝”.这两个词,是描绘美丽夜空的情景的:“蓝蓝”一词,不仅描绘了夜空的颜色,而且给人以广阔而寂静的美感;“闪闪”,又给人以动态的美。从中使学生领略到夜空不仅美,而且充满情趣。以上提问,让儿童怀着对星空好奇的心理,自觉地进行思维,主动作答,加上教师的恰当点拨、分析,最终使学生理解全诗意义。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有个学生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这个小女孩是怎样飞上天坐到月亮上去的呢?”教师对学生的大胆提问给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