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与对策.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与对策.doc

上传人:mfhrekp299 2020/11/1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与对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与对策一、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重视计算错误并非仅仅止步于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应进一步分析产生错误的合理性,使错误成为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因此,需要在确定计算错误合理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错误产生的原因,并探寻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 (1)感知错误。这类错误是由于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及其导致的不良计算习惯所致。如看错题目、书写潦草、遗漏符号、忘记小数点、数位没对齐以及加法做成减法等等,都属于这类错误。出现这种错误主要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2)法则模糊。这类错误一般是由于学生对有关计算法则模糊不清所致。当学生对计算法则掌握不牢固时,就容易诱发这类错误。一旦发生这种错误,教师要及时进行课后辅导,直到学生牢固地掌握计算法则为止。(3)基本口算不熟练。有些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法则和公式,但由于基本口算能力不强,直接导致计算错误。例如:27+48=73,学生把7+8误算成13,这是20以内加法没过关。 (1)教材本身有难度的问题。“难点”有两层意思: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例如,加法中的进位与减法中的退位问题、小数除法中的小数点处理问题、分数加减法中的通分问题等都是教材中的难点,也是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例如:119+85=194;1000-32=978;-=。第一题是十位上该进位的没有进位;第二题是连续退位后出错,导致该退位的没有退位;第三题是小数退位后减错。概括起来,都是学生对进位和退位的计算原理掌握不熟练,理解不透彻所至。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个难点,学生仅仅停留在理解和会算的层面是不够的,必须深刻地熟练掌握算理与算法,并强化训练。(2)易混的知识问题。如果两种知识比较相似,容易发生混淆,错误就较多。最突出的例子是“0”与“1”的计算问题。0乘以任何数等于0,0加上任何数等于任何数。学生往往会出现15×0=15,15+0=0的错误。小数加减法同整数加减法也易混淆。如:,这个错误是受到负迁移作用的影响,已经掌握的整数减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对后面学习小数的减法产生不良影响,误认为小数减法也要末位对齐。两种相似的内容,学生一时难以区分,容易混淆。教学时要特别注意两者相似的、容易混淆的概念与法则,注意帮助学生从正面去建构概念与法则,并且在适当的教学阶段要精心组织对比练习。(3)复杂步骤的运算问题。计算步骤繁多,过程就比较复杂,造成错误的机会就多,只要在某一个环节上稍一疏忽就会影响全局,造成错误。多位数乘、除法,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错误,都属于这一类。教学中务必要让学生真正明白“一步错,步步错”的严重性,须细心计算有复杂步骤的运算问题。 ,如果教学上稍有不当,就会对学生掌握新知产生负面效果,为学生的错误埋下伏笔。(1)对学情分析不足。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和能力在学习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计算教学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起点。如果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重点抓不住,难点未突破,知识落实就会不到位。总之任何教学行为的不当,都有可能导致学生计算错误的形成,特别是学困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