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docx

格式:docx   大小:3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docx

上传人:秋江孤影 2020/11/1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一、 概述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WHO)0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 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 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3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一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 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具有明确的病理生理、社会心理和经济后果的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脆性骨折),这是由于骨强度下降,在受到轻微创伤时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二、 危险因素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内容 :(一)不可控制因素: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人 )、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二)可控制因素: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等、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人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见继发性骨质疏松部分)。三、 临床表现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 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一) 疼痛: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二)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 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 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三)骨折: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发生骨折为脆性骨折。 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 腰椎,钱部,挠、尺骨远端和舷骨近端。其他部位亦可发生骨折。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四、 诊断临床上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通用指标是 :发生了脆性骨折及(或)骨密度低下,目前尚缺乏直接测定骨强度的临床手段。(一)脆性骨折:是骨强度下降的最终体现,有过脆性骨折临床上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二)骨密度测定:骨矿密度(BMD)简称骨密度,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以及评价药物干预疗效的最佳定量指标。骨密度仅能反映大约 70%的骨强度。骨折发生的危险与低骨密度有关,若同时伴有其他危险因素会增加骨折的危险性骨密度测定方法: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骨密度检查方法, 其测定值被作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金标准。其他骨密度检查方法如各种单光子 (SPA)、单能X线(SXA)、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QCT)等。根据具体条件也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参考。诊断标准:建议参照WHO推荐的诊断标准。基于 DXA测定: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的骨峰值不足 1个标准差属正常;(骨量减少);降低程度等于和大于 ;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