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艺术的故事》是有关艺术的书籍中最著名、最流行的著作之一。作者:贡布里希()译者:范景中杨成凯出版社:广西美术出版社;第1版(2008年4月1日)它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艺术的故事》是有关艺术的书籍中最著名、最流行的著作之一。它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1909—2001)生于维也纳,并在维也纳大学攻读美术史。1936年移居英国,进入沃尔堡大学。曾任牛津大学斯莱德美术讲座教授,伦敦大学艺术史教授,哈佛、康奈尔等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并于1972年被英王授封勋爵。主要学术著作有《艺术的故事》、《理想与偶像》、《象征的图像》、《木马沉思录》等。贡布里希善于以简明晓畅的语言来表达严肃的题目,以便初入门者能轻松学习。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两巨册,是我目前读过的由个人独立撰写的中国绘画通史中规模最大者。作者为这部著作耗费了数十年光阴,付出了难以想象的细心与耐心。作者书前的自序,除了说明撰著思想外,也道及写作中的甘苦,相信作者的描述是毫不夸张的。以一己之力完成这样庞大繁复的工作,光有智慧是不够的。有人评价说,林散之、李可染、王伯敏分别从书法、绘画、美术史三个方面师承黄宾虹,做到了不辱师门,大体上是恰如其分的。 《中国绘画通史》阅读后的突出印象正如考古学家巫鸿在本书序言中所概括的那样,本书大量引用了20世纪陆续发掘出土的各种原始美术考古资料。另外,作者对民间美术也投入了必要的关爱。这使它与过去的其他著作相比,呈现出另外一种格局。材料方面的增补与充实,在某些人看来属于小事情(甚至有人说是“孔乙己”“茴香豆式”的功夫,不足挂齿),但是,它不仅导致本书内容的变化,而且导致历史观念的变化与叙述视角的变化。中心与边缘变得不那么确定了,单一视角与多种视角交互呈现。这样的写作当然会使历史事实的叙述变得复杂化起来,但是同时也会使我们对中国美术史的见闻变得丰富起来。例如,读完本书以后,谁也不会再顽固地坚持说:中国绘画就是卷轴画的历史,中国的绘画大师莫非衣冠贵胄。作者似乎想努力祛除自己的叙述可能给读者带来的遮蔽,因而除了叙述语言尽量质朴通俗之外,还力求做到以陈述可信、确凿的史实为主,不做太多议论。不象某些中国绘画史著作,动辄以西方美术史中的“某某主义”来将中国绘画中的具体现象生硬地格式化。在有所论断的地方,力求持论公允,对一些在美术史上有争议的问题,总是将各种有影响的学说罗列出来,供读者参酌思考。在这一点上,象作者这样数十年如一日地从事美术史研究工作的经历显示出了其特有的资料占有优势和过人的资料处理能力。这样的通史对学者们而言,其便利自不待言。这样做并不是作者没有自己的思想,从书中的具体行文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作者对自己的历史观的一种具体实践。作者尽量将自己的想法搁置起来,只是在十分必要时,才表达自己的倾向性意见。 朱光潜《谈美》简介作品简介:《谈美书简》是中国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在八十二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暮年心血”之作,它既是对自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