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东北大学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赴湖北鄂州钢铁社会实践立项申报材料2010年6月目录概述 1实践目的及意义 1实践预期效果 2考查对象情况 2选择原因 3团队人员介绍 4日程安排 5实践前期联系情况 7考察过程项目开支 7人员具体分工 8安全预案 8概述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学校提供这样一个机会,我们十分珍惜也十分感激。在国内,钢价从去年的飞速下滑到今年的略有好转,企业的利润在不断缩水。随着原材料的价格进一步上涨,中国铁矿石的定价上越来越受制于人。其中钢铁名列过剩产能行业的榜首,中国政府在内焦外困下终于下定决心加大产业集中力度和淘汰落后产能了,在政府的推动下,钢铁业整合时代终于来临。我们的主题是“企业重组后鄂州钢铁公司发展状况调查”。确定这个题目主要是因为在学校学习期间我们获得的关于企业整合趋势的信息多来自于网络和新闻媒体的报道以及专家学者的分析,而且大多认为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且就我们根据所得的信息分析后这种趋势确实很明显。但实践出真知,我们更希望通过借助社会实践这个机会进入到鄂钢这样一家被武钢整合接近五年的企业,切身感受一下这种趋势带来的变化。通过我们自己调查鄂钢在工艺技术、节能减排、工资待遇、生产成本、公司管理等方面的改变,对企业整合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实践目的和意义1、实地了解鄂钢重组后的效应,进而思考整个钢铁业兼并重组的迫切性与所带来的绩效。2、通过对鄂钢的实地考察,真切地了解本行业的有关知识,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以及建立与保持对本行业的关注。3、了解钢铁企业对本专业学生的要求,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提高自己。4、整理考察资料,搜集队员的观点,写一篇关于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论文。5、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合作意识,提高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预期效果在有关冶金的期刊上发表一篇关于“企业整合后鄂钢发展状况调查”的文章。了解现实中的钢铁冶炼过程,知晓炼钢过程中三废的处理。结合专业优势,归纳总结出企业整合后存在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带回来,与导师、同学等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与企业技术人员建立联系,分享相关信息。让东北大学走在服务社会的前列,切实与企业建立联系。将东北大学学生虚心学习,踏实肯干的作风带到企业,让更多人知道东北大学,了解东北大学的学生。将实践成果用图片和文字以展板形式展出,让更多同学了解钢企整合趋势及现状。鄂钢简介武汉钢铁集团鄂城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鄂钢)始建于1958年3月,其前身是湖北省地方钢铁骨干企业──鄂城钢铁厂;2004年11月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与武钢联合重组为武钢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并于2005年4月30日正式挂牌成立。多年来,鄂钢通过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创新,加快发展步伐,已经基本建成武钢集团在华中地区的精品建筑用钢生产基地、优质专用板材生产基地、高效钢材深加工基地。鄂钢产品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铁路、公路、机场、桥梁、隧道、汽车、船舶、家电、城市高层建筑等多个领域。鄂钢拥有先进的技术装备,产品质量优良,并通过了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体系认证,经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抽查审核,产品合格率始终保持100%。螺纹钢、高速线材、热轧带钢荣获湖北省名牌产品和国家冶金行业“金杯奖”,螺纹钢获国家免检证书, “鄂钢牌”入选中国品牌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鄂钢全面推进第三次创业。到2012年将达到钢5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基本实现工艺装备大型化、现代化,技术装备达到,建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国内一流钢铁企业。与武钢联合重组五年多来,鄂钢充分利用武钢集团的技术、资源、管理、人才等优势,紧紧围绕提高企业竞争力这个目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调整结构,加快发展,企业方方面面发生了可喜变化,联合重组效应初步显现。而今,鄂钢人正以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国家钢铁产业政策为导向,以优化品种结构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为主要内容,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加快实现由长材向板材、由普钢向优特钢、由设备小型化向大型化转变,力争将鄂钢建设成为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一流钢铁企业。在武钢专家和公司技术中心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该厂严格按照工艺指导卡要求,对铁水脱硫、温度控制、精炼处理等全过程实行跟踪分析,使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其中,3月份,转炉厂成功生产出3炉桥梁结构钢Q345qC。3月份共开发出了Q345qc、Q345GJ、DH36、EH36等4个新品种。因此,我们想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优势及指导老师、带队老师的有力支持来完成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想对武钢集团鄂钢分公司进行更进一步的走访、调查,以及对企业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