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核舟记我国的微型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堪称一绝,据说如今已创下七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三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在甲骨上刻下了让我们今天要用五倍放大镜才能识读的文字。到了唐代,能在一根象牙笔杆上雕刻铁马云雕的“将士行军图”。如今有人能在米粒大小的地方雕刻全部《红楼梦》,甚至能在头发丝上雕刻字画。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古文《核舟记》,记录的就是我国古代微型雕刻艺术,读来令人惊喜。浙江宁波微雕大师李期慈在米粒大小象牙片上雕刻42位美国历任总统肖像米上刻字蚊子腿上的“埃菲尔铁塔”“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仙李白的这首唐诗,被潘启慧大师雕刻在了普通人的头发丝上。微雕艺术作者简介魏学洢(约1596—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人。其父亲魏大中在明熹宗时做给事中,因上疏指责权奸魏忠贤结党树威,被逮捕下狱。魏学洢尽力营救其父,未成。其父被害在狱中,学洢痛父冤枉,晨夕号泣,自己又受到阉党迫害威逼,不久悲愤而死,只活了30岁。他一生没做过官,生前好学善文,撰有《茅檐集》。解题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州任上被人诬陷,入狱半年。次年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团练副使,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矶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著名作品,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文章中雕刻家虽取材于这件事,却不受这件事的拘束。如大苏泛赤壁是确有其事,但当时并没有鲁直和佛印陪同。罔() 贻()有奇() 黍()糁() 髯()褶() 膝()楫() 篆()狭()wǎngyíjīshǔsǎnránzhěxījízhuànxiá读准下列字的音〖能以径寸之木〗〖为〗〖罔不〗〖因势象形〗〖情态〗〖尝〗〖贻〗〖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wéi)动词,做。这里指雕刻。罔:无。罔不,无不,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神情姿态。曾经。(yí)赠送句首发语词,相当于“原来是”。翻译文章,理解重点词语〖可〗〖轩敞者〗〖启窗〗〖闭之〗〖峨冠〗〖隐〗〖诎〗〖倚〗〖楫〗〖篆章〗大约。高起宽敞的部分。打开窗户。关上窗户。(戴着)高高的帽子。隐藏。(qū)同“屈”,弯曲。(yǐ)靠。(jí)船桨。篆,一种字体,有大篆、小篆。理解下面重点词语2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明朝有个有特殊技艺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细小圆形的木块,雕刻成宫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以径寸之木:用具:具有尝:曾经盖:发语词,可不译,有时也可译作“原来是”。翻译课文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长,高约二分上下。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边右边各有四扇,共计八扇。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八分:10分等于1寸。轩:原指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这里是“高起”的意思。敞:开。之:代指船舱。启:打开。而:表承接。相望:相对。焉:助词,可不译出。闭之:之代指窗户。则:这里连接先后发生的推开窗和看到刻的十六个字两件事。糁之:之代指字迹,刻字的凹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