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水利学报》论文样板.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水利学报》论文样板.doc

上传人:beny00001 2016/4/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水利学报》论文样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水 利学报年月 SHUILI XUEBAO 第卷第期文章编号: 题目姓名 1,2,姓名 1,2,姓名 2 (,省市邮编; ,省市邮编) 摘要:泥沙运动特征的变化及其对港口航道的影响是大型海岸工程实施时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由于海岸生态系统往往对泥沙冲淤的变化非常敏感,生态评估也逐渐成为工程规划及方案可行性论证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泥沙数学模型,以深圳湾为例研究了五种填海方案造成的海湾来沙量、含沙量和泥沙冲淤分布的变化,讨论了泥沙淤积速率的变化对港口航道和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并通过岸线方案的对比指出了在分别考虑各种泥沙评价指标时对应的五种填海方案的优劣。定量分析表明,不同评价指标对应的方案优劣次序有所差异,协调多种指标要求的综合优化岸线可以通过比较各种方案后给出。关键词: 泥沙数学模型;填海工程;岸线;深圳湾中图分类号: TV148 文献标识码: A 1研究背景填海对当地或周边地区潮波特性的影响,已经在许多填海工程的岸线确定中得到充分重视[1]。近年来,填海工程造成的区域泥沙运动特征的改变以及对港口、航道和海岸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愈来愈受到广泛的关注。泥沙淤积带来的问题尤其复杂。例如,香港维多利亚港附近由于填海造地使得一些区域潮流作用减弱, 形成了有利于泥沙沉降的环境, 沉积速率明显增大[2]; 厦门西海域的海岸工程和围垦造地使纳潮量减少了 67% 左右, 潮汐对泥沙的输运能力因此大大减弱, 使厦门港的淤积加重、通航条件受到影响, 每年必须花 800 多万元费用清理航道; 此外, 沉积环境的改变还导致珍贵的文昌鱼几乎绝迹,海豚减少[3]。过去关于填海后泥沙运动特征变化及其对港口航道影响的研究较多[4~6] ,对海岸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却较少。本文以深圳湾填海工程为例,尝试利用泥沙数学模型对填海前后海湾的来沙量、冲淤分布规律、港口航道和生态保护区的影响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对比分析典型填海岸线方案的优劣为填海工程的优化提供依据。 2研究区域概况深圳湾是深圳和香港的交界水域, 为珠江口东岸的一个半封闭型浅水湾( 如图 1), 面积约为 90km 2, 平均水深 2. 9m 。注入深圳湾的河流中,深圳河是最大的河流。受南海不规则半日混合潮影响,海湾潮流方向为往复流,年均潮差 1. 37m 。根据近来的实测资料[7] 和水动力学模型计算结果①,涨潮时深圳湾内大潮期流速为 0. 39m/s ~0. 65m/s ,小潮期为 0. 31m/s ~0. 40m/s ;落潮时,深圳湾内大潮期流速为 0. 58m/s ~0. 74m/s ,小潮期为 0. 20m/s ~0. 34m/s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项目号) ;项目名称(项目号)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 1973- ),男,籍贯,职称,博士生,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工作。 E_mail:1@ 2 深圳湾具有重要的航运功能, 湾内有蛇口港、东角头港等主要港口。在湾顶附近的福田国家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米埔自然保护区分布着大面积的泥滩和红树林,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该区域为许多珍稀和濒危生物物种提供了栖息地,尤其是以水鸟和候鸟为主的鸟类,其中包括一些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威胁的种类[8]。计划在深圳湾北岸进行的大规模填海造地工程, 不可避免地会改变泥沙的运动规律, 并对港口、航道和自然保护区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