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第X页共X页------------------------------- 专题片解说词- 竹乡人家专题片解说词: 竹乡人家专题片解说词: 竹乡人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咸宁竹乡砍伐楠竹的最佳季节。这段时间, 是张海林一家最忙碌的日子。张海林居住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星星竹海, 因竹子如满天星斗而得名。这里不仅是咸宁楠竹生长最旺盛的地方, 也是楠竹交易最红火的地方, 每逢这个季节, 全国各地都会有很多竹贩子到这里来运竹。张海林的小儿子张甫,在城里给一家通信公司做运程监控,眼下,公司比较清闲, 加上家里楠竹行情好, 父亲的一个电话, 把他召回家里砍楠竹了。在星星竹海,当地竹农编着这样的歌谣:栽楠竹、盖新房、栽楠竹、娶新娘; 这里山多田少, 田里的一点粮食, 仅仅能够维持自己吃, 要换钱, 还得靠山上的竹子。这几年, 老张就是靠卖楠竹给两个儿子相继娶上了媳妇,老张觉得非常满足。(同期声①:咸宁市咸安区汀泗桥镇竹农张海林) 虽然说父亲对卖竹子的收入比较满意, 但对在外面跑了多年, 见过一些世面的儿子眼里, 这样卖竹子并不划算。( 同期声②: 张海林的儿子张甫) 在咸宁, 象张海林一样依靠楠竹为主要生计来源的有近 30 万户人家。这里是全国有名的楠竹之乡,拥有楠竹面积 147 万亩,蓄积量 亿株,年产量 200 0 万支, 楠竹面积、蓄积量、产量占全省 80% , 产量居全国第 7位。“风吹竹声暗作雨,山含灏气晚生凉”。咸宁育竹的历史悠久,传说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早在唐代就已是“茂林修竹,郁郁葱葱”了。刘世凤, 土生土长的竹乡人,《咸宁竹文化》一书的主编。早年在担任宣传部门的领导时, 就着手对咸宁楠竹资源和文化进行研究, 足迹遍布竹乡的山山水水。(同期声③:〈〈咸宁竹文化〉〉主编刘世凤) 在咸宁民间,说到楠竹的由来,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比如龙角生竹、观音赐竹、村姑化竹等等, 这些传说给楠竹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传说终归是传说, 在这里, 有一个平常的庄稼汉, 他的名字跟楠竹联系在一起, 成了另一段传奇。这是 1985 年, 原李先念来咸宁视察时, 留下的一张照片, 照片上的这位农民叫王治槐, 当年, 他因为摸索出一套科学育竹的经验而成了竹乡里的风云人物。今天看来, 这栋建在星星竹海半山腰中的房子已经有些破旧了,但在 50 年前, ----------------------------- 第X页共X页------------------------------- 它曾经是一栋让乡亲们觉得有些神秘的房子, 在这里, 王治槐曾经接待过多位国家领导人和 23 个国家的育竹专家。今天, 王治槐老人早已不在人世了,但有关他的故事依然在这里流传。(同期声 4 :王治槐的老伴) 上世纪 60 年代, 王治槐经过多年摸索, 总结出一套科学种植楠竹的经验,其中关键是两条,其一为“留四抽六去八”,即留四年前的嫩壮竹, 抽砍过密的六年竹, 砍去八年的衰老竹; 其二为“爷孙不见面、母子不分离”,即出第三代竹就砍去第一代竹,留住繁殖第二代的母竹, 给子竹输送营养。( 同期声 5: 王治槐的老伴/ 当地竹农) 80 年代, 王治槐的育竹经验在全国推广后, 促进了全国的楠竹生长。咸宁的楠竹也开始饮誉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