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风险:
是在特定环境下某种随机事件发生后给人的利益造成损失的不确定性。
风险的特征
(一)客观性
(二)损害性
(三)不确定性
。
。
。
(四)可测定性
(五)发展性
风险因素
也称风险条件,是指引发风险事故或在风险事故发生时致使损失增加的条件。
风险因素通常可分为二大 类:
1、有形风险因素(实质风险因素 )
2、无形风险因素,包括:
(1)道德风险因素
(2)行为风险因素 (心理风险因素)
风险事故
也称风险事件,是指损失的直接原因或外在原因,也即指风险由可能变为现实、以至引起损失的结果。
风险因素是损失的间接原因,因为风险因素要通过风险事故的发生才能导致损失。风险事故是损失的媒介物。
风险事故和风险因素的区分有时并不是绝对的。判定的标准就是看是否直接引起损失。
损失
损失作为风险管理和保险经营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非故意的、非计划的和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
这一定义包含两个重要的要素:一是“非故意的、非计划的、非预期的”;二是“经济价值的减少”。两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构成损失。
损失通常分为两种形态,即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前者指风险事故直接造成的有形损失,即实质损失;后者是由直接损失进一步引发或带来的无形损失,包括额外费用损失、收入损失和责任损失。
纯粹风险
纯粹风险是指那些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
投机风险
投机风险是指那些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可能的风险。
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相比,前者因只有净损失的可能性,人们必然避而远之。而后者却有获利的可能,甚至获利颇丰,人们必为求其利甘冒风险而为之。
风险造成的直接损失及间接损失。
此种成本的度量需要综合考虑损失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的严重程度,因此,常用损失的期望值、标准差和离散系数来综合刻画此种风险成本。
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指人们对各种风险的认识、控制和处理的主动行为。
作为人类社会对客观存在的风险的主观能动行为和经验总结,古已有之。
作为独立的管理系统而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到了上世纪50年代才在美国开始兴起,迄今为止风险管理的科学方法尚未充分发展。
在20世纪末,出现了整体化风险管理这一崭新的概念,即把纯粹风险和财务风险(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综合起来加以研究和管理。
风险管理技术分为控制型和财务型两大类。前者的目的是降低损失频率和减少损失程度,重点在于改变引起意外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后者的目的是以提供基金和订立保险合同等方式,消化发生损失的成本,即对无法控制的风险所做的财务安排。
《新保险法》中保险的定义:
第二条 本法所称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可保风险的理想条件
1、有大量独立相似的保险标的
(1)大量:大数定律。
(2)独立:对于不同的保险标的,发生不同事故的概率和后果是互不影响的。
(3)若将不相似的保险标的集合在一组来制定相同的保险费率,则难以定价,并且难以避免逆选择。
2、损失的概率分布是可确定的
提供保险费率厘定和保险经营的数理基础;
用过去资料预测未来时要谨慎
3、损失在时间、地点和金额等方面是易确定的
否则无法确定损失是否在保险人的赔偿范围之内
4、损失的发生具有偶然性
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避免人为操纵
大数定律以随机(偶然)事件为前提
5、巨灾一般不会发生
巨灾有两种类型:
所有或者大部分保险标的面临同样风险
单一或者几个保险标的价值巨大
可以通过再保险或者保险证券化来解决巨灾保险问题
6、经济上的可行性
保险对于低频率、大损失的风险是最合适的。
大损失使得被保险人自身难以承担,低频率使得保费与可能损失相比相对较低。
影响保险需求的因素:
(1)风险因素
(2)消费者的效用函数
(3)价格因素
(4)经济因素:收入水平与利率水平
(5)人文社会环境因素
(6)政策因素
影响保险供给的主要因素:
(1)社会可用于经营保险业的资本量
(2)保险需求
(3)保险的市场价格
(4)互补品与替代品的数量
(5)保险人的经营技术和管理水平,包括组织机构的效率
(6)制度、政策环境
(7)保险人才的数量和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