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议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逐渐降低,这也造成了小学高年级有部分学生数学成绩较差。这除了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难度的加深,学生原有数学基础较差等原因外,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等因素也直接影响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笔者在此结合实践谈谈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关键词兴趣;培养;策略
一、利用数学文化教育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通过平日学生进行的交流以及问卷调查发现,高年级学生对数学史的了解太少,甚至没有。通过调查问卷我也了解到,学生对于课堂上介绍有关数学史知识很感兴趣,这也说明在课堂上通过数学史的渗透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实际上关于数学史的内容教材当中已有些涉猎,主要作为阅读材料出现,有些教师为了不耽误上课时间,让学生自己课后阅读或直接越过也不提示,加上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又不高,课余时间不能主动去阅读,使得学生在这方面知识很匾乏。另外在做调查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们的交谈了解到,虽然是高年级了,但仍有喜欢听故事的习惯,希望教师在课堂上能讲一些与当天学习内容有关的数学小故事,能够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去当天学日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在教学上适时、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古今中外数学家故事以及数学趣闻,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实际上数学中的不少公式、定理,用数学家姓氏命名的,其背后都有一个个动人的精彩的故事,如:介绍高斯的成长历程;讲圆周率时,讲一讲祖冲之的成就;在讲有趣的测量的时候,以曹冲称象的故事导入;在讲比的时候,向学生介绍一下
“黄金比”,并欣赏一些黄金比的作品;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时,介绍一下这类问题最早记录在大约公元四世纪左右的《孙子算经》中,通过数学故事的讲解和数学史的介绍,不仅激发了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还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公式、概念等理论的创始与发展过程,对今后的学习也起到了很好的补充和促进作用。
另外,在平时我安排同学们利用课后的时间搜集一些数学故事等,做成数学小报;利用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自己一天或一周的学习生活进行调查等活动,我觉得效果非常好,同学们参加此活动积极性很高,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热情。而且考虑到不影响课堂教学,所以选择在课后时间内自愿完成,绝大多数的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完成了这些作业外的任务。在对同学们进行数学文化教育的实验中,同学们的数学学习兴趣的确提高了很多,同学们不再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数学只是计算、证明,它也有历史文化。
二、利用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特征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最大的魅力就是它的实用。它是人人必需,个个必用的一种工具,而任何知识的学习,有用才会有学的兴趣。现行的北师版数学教材内容生活化,数学信息鲜活,时代气息浓,知识面广。小学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上越来越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同,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实际问题,能够使学生这种心理得到满足。因此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尤其是那些与学生有直接关系的数学问题,更能引起学生学面图形面积后,让学生帮助老师计算一下装修房子需要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