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尊人者人尊之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心理问题会越来越多,怎样去了解、摸透并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是值得我们为师者探索的一个永恒问题。
关键词:教育;艺术;领悟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079-01
有人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没有感动的教育是遗憾的教育。其实感动学生是需要情感累积的,任何孤立的行为很难达到真感动。
打开心灵之门的玄机,在乎用心灵寻找一个契机,一把钥匙。这就需要教师有期待的耐心和信心,更需要教师有教育的机智以及能发现感动,领悟感动的教育者心灵。
刚参加工作那年,我中途接手了一个班。班里有这样一个男孩子,上课漫不经心,十分淘气,考试成绩自然惨不忍睹。前任班主任告诉我,一开始对他还心存希望,可是经过多次说教,也不见有什么效果,就死了心。每次考试后,为了照顾他的情绪,免得一二十分的成绩让面子扫地,判卷时就尽量给他放宽尺度,有时干脆看都不看,随便批上一个“60”分了事。
我接手后的第一次考试,也效仿前任教师,象征性地给他打了60分。发卷子时我注意到,接到试卷的学生,有的兴奋,有的沮丧,只有这个男孩,接到试卷匆匆扫了一眼,就随手扔进课桌。看到他那漠然的表情,我突然一阵内疚,于是走到他身边,问他要回了试卷,取出红笔重新批阅。结果他只得了十几分,我真诚地对他说:
“批改你的试卷是我的责任,你答对几道题,我就应该给你打多少分。只有这个分数才是属于你的。”听了我的话,一向顽皮的他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几年后,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个佩带大学校徽的青年走到了我的面前,深情地握着我的手说:“老师,您可能已经忘记我了,但我永远记得您。是您的话重新给了我自尊,鼓励我走到今天。”
真没想到,我当时简简单单的几句话,竟然使一个学生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我感到欣慰,又感到庆幸!
做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失去信心和希望的学生。尊重,会使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点燃心中熊熊的希望之火。
面对一个陷入困境的人,怜悯似的施舍并不是真正的帮助,甚至于会使他的自尊蒙上灰尘。不放弃班上的任何一个学生,即使是班上成绩很差的学生,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换来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而要做到尊重,就要对师生关系平等有真正的理解。从学生内心去尊重他们。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学生也是如此,由于遗传、性格、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学生身上存在很多差异。有的听话懂事,有的倔强顽皮;有的聪明伶俐,有的迟钝呆板。教师应该承认差异,尊重学生差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方法,要善于抓住孩子的闪光点,要因材施教。
有这样一件事同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年前的一节课,我在讲课时提到了化学家侯德榜的名字,突然发现一位同学颤巍巍地举起了自己的手,好像还不敢举似的。我很奇怪,他今天这是怎么了?一个平时不注意听讲、不愿意学习、从来就没举过手的他难道会知道相关知识?我说:“XX同学,你知道侯德榜是怎样的一个人吗?”
他说:“侯德榜,中国著名的化学家,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为小化肥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我对他的回答也作出肯定并表扬了他,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时我注意到他快速而又细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