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从马克思异化理论看奥古斯丁的“上帝”.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马克思异化理论看奥古斯丁的“上帝”.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6/4/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马克思异化理论看奥古斯丁的“上帝”.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马克思异化理论看奥古斯丁的“上帝”[ 摘要]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在《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明的关于异化理论的重新解读,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研究奥古斯丁的上帝的问题提供了不同于以往的哲学视角:从马克思异化理论看上帝,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看信仰。奥古斯丁提出的上帝作为人类精神异化的产物,作为一种人类看待世界的方式,它不是单纯的人类大脑的灵感冲动,它具有深刻的根源,它所表现的是人类精神层面的超越与追求。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论述为我们重新理解上帝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解答问题的方式。[ 关键词] 异化异化劳动奥古斯丁的“上帝”论一、异化与异化劳动二十几岁的马克思完成了他的主要手稿系列——《 1844 年经济学和哲学手稿》, 1932 年首次出版。这些手稿的关键的概念就是异化——一个贯穿整个思想体系的主题。“异化”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它是由德文动词 entfremden 变来的名词 Entfremdung ,同英文 alienation 、法文 alienation 一样来源于拉丁文 alientio 。它的原意是“转让”“让渡”“出卖”“疏远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变成不属于自己,让别人支配,某物与人疏远,受异己力量支配等,中文译为异化。哲学中的“异化”表示事物“由于固有的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向自己的对立物转化,分裂出与自身相对立并制约着自己的外在力量。”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第一,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第二,工人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马克思认为:工人同他的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关系产生的根源不在于分配,而在于生产活动本身异化的结果。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是外在的雇佣劳动,不属于它的本质,工人会活得不自在、不舒畅。第三,人类的本质与人相异化。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分开来。正是由于某种原因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这种有意识的类存在物通过实践展示出了它的类本质,即:全面的生产;不受***需要也能进行的真正的生产;对整个自然界的再生产;自由的生产和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和美的规律生产。第四, 人和人相异化。“一个人同他人相异化,以及他们每个人都同人的本质相异化。”因为对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对他人的关系才能得以实现和表现。二、异化与上帝(一) 认识奥古斯丁的上帝奥古斯丁关于上帝的哲学反思是他强烈追求智慧和精神宁静的产物。他追求感官快乐的经历让他明白灵魂不可能在***的快乐或感觉之中找到宁静。他在对知识的确定性的追求中发现由事物所构成的世界是充满变化和暂时性的,心灵是不完满的,有犯错误的可能。某些真理的经验,他能够对沉思真理的经验和享有快乐和感觉的经验加以比较。在这两种经验中他发现,精神活动能够提供更持久和更充分的宁静。他所考虑的学术问题是有限的人的心灵何以能够获得超出其心灵能力的知识。他得出的结论是这种知识不可能来自有限物而超出他之外,他也不可能完全由他自己的心灵所产生。不变的真理必定在上帝中有其起源。人的知识的某些特征和上帝属性之间的某种相似性使他得出这样的结论,这种相似性也就是永恒性和真实性。某些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