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0105010论我国上市公司购并的风险及防范措施.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0105010论我国上市公司购并的风险及防范措施.doc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7/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0105010论我国上市公司购并的风险及防范措施.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我国上市公司购并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凌智勇1,2 陈晓红
杨长辉
(1 中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410083 2 株洲工学院, 412008)
摘要根据上市公司购并重组的资本运营原理和风险管理理论,分析购并重组过程中产生风险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减少和控制风险的措施,对规范股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购并重组风险防范措施
1 引言
我国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成绩是显著的,它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上市公司真正转换经营机制,并且挽救了一批陷入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改善了这些公司的资产质量和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但是,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些问题和风险不但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上市公司本身利益损失,也损害了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更给购并公司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近年来由于我国股市不规范性导致股价与上市公司业绩的不一致性,掩盖了上市公司购并中的风险性,随着股市的改革和规范化,上市公司并购中的风险将会成为各方所关注的问题。
2 上市公司购并及风险
上市公司购并是上市公司兼并与收购的简称,它是现代企业经营的策略之一,是企业公司为获得目标公司的控制权(部分或全部)而运用自身可控制的资产(现金、证券及实物资产)去购买目标公司的控制权(股权或实物资产),从而使目标公司法人地位消失或引起法人实体改变的行为。上市公司的购并实际上是控制权收购,即通过收集具有控制权地位的股权,从而获得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地位。就我国而言,通过协议转让国家股和法人股,是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的主要形式,因此协议转让国家股和法人股市场与公众股市场一样是非常主要的交易市场。但因公众股市场交易有结算公司的结算担保,使交易双方基本上不承担本金风险,而国家股与法人股转让现在还不能做到这一点,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只负责股份的过户而不承担监督资金收交责任,因而使国家股和法人股协议转让存在很大的风险。
上市公司购并风险是由购并活动引起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它是由于内外环境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因素作用,使购并活动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的经济损失的机会或可能性。购并风险是购并活动本身及其环境复杂性、多样性和购并运作人员认识的滞后性,活动条件的局限性的共同结果。
3 我国上市公司购并风险成因分析
信息披露不充分
信息全面及时披露是现代股份制度和股票市场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在我国由于国家股代表的“虚置”以及由此导致的法人股东的实际控制和“内部人控制”,仅靠三成左右的流通股份的约束,是不可能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的。在信息的非完全和非有效披露下,内部交易以及以法人面目出现的,有利于某些自然人的交易就会比较普遍。没有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就会使“信息的不完全性”更加严重,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性也就更厉害,不仅使包含价格在内的市场机构功能极其低下,也会使交易更加不公正,流通市场上的公正交易成本更大,这无疑会导致股份制度、股票市场失去个人投资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二级市场的股价变动显然不可能反映企业的真实市场价值,即使购并能够通过这种市场交易进行,它也不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从而给购并公司带来巨大风险。
购并的盲目性
公司之间购并的根本目的是扶持上市公司作强作大,由此收购方希望借助资本市场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以加快自身的发展。但是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