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林场低产林改造作业设计报告
林场低产林改造作业设计报告
一、基本情况
㈠林场基本情况
××市××区××××林场位于××市××区××街南部,与××街××社区××村、××村接壤。场内有一座××××水库贯穿南北,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适合各类树木生长。海拔最高94米,,地貌呈中间低平、四周山林环抱之势。场内交通便利,有一条水泥路直通场部,距107国道仅10余公里,距京珠、沪蓉高速互通15公里左右,距××市和××区均不到30公里,与周围各村均通有水泥路。
林场现有山林面积731亩,,竹子34亩,杉木395亩,,柑桔35亩。
㈡低产林基本情况
根据《湖北省低产林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对低产林界定的标准,将林分树高、蓄积生长量较同类立地条件林水平均水平低30%以上;林分中同的树种组成占比重4成以下以及品种退化、老化、已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经济林列为此次低产林项目的改造对象。场内现有林地731亩,,,其中杉木395亩,,柑桔35亩。
二、林场低产林原因分析
一是造林质量差。造林管理粗放存在造林前没有规划设计好,造林不按适地适地树要求,再加上造林后管理粗放,只造少管,甚至不管,致使林地杂草丛生,环境恶化,林木生长缓慢,部分长
成“小老头树”,有的甚至似灌木状,同时缺乏科学的抚育管理,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林相衰败,产量很低。
二是立地条件差。造林立地条件差也是××××林场低产林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绝大部分林地分布在立地条件差的山地上,高差大,坡度陡,地层薄,土质差。
三是缺乏管理和抚育。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林场土地已流转,自栽植后从未进行抚育管理,造成产量低而不稳,致使形成低产林。
三、低产林改造方式及内容
⑴低产杉木林。场内均为杉木纯林,为90年代初期栽植,蓄积生长量低于同类立地条件林木平均水平30%以上,为“小老头林”, 更新改造实行皆伐,营造速生丰产林;
⑵低效经济林。主要树种为茶、柑桔。这两个树种已径严重退化和老化,产量低、品质差,林地清理后栽植高效经济林。
由于场内四周环山的地貌,改造方式将对杉木林实行皆伐、对经济林实行更新,在对这片山林统一完成全垦后,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和适地适树的原则,重新区划小班、分配树种、分版块栽植树木。重新区划后栽植茶叶50亩;柑桔80亩;苗圃100亩;杉木280亩。
四、林木采伐更新及林地清理
⑴林木采伐:采伐面积395亩,均采用块状皆伐,采伐强度为100%。现场调查伐区面积,采伐蓄积量,采伐株数,初估出材量。
⑵伐后林地清理:,要进行必要的林地清理;清理后,将留下的枝丫、树皮、废材等剩余物要及时清理运出利用。不要堆积在林地上,更不允许堆烧炼山。
五、造林技术设计
⑴林种、树种选择:在林种选择上以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并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效经济林;在树种选择上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立足本质以乡土树种为主。根据林场现有情况,对原有山林砍伐、全垦后重新区划地块,栽植茶叶50亩、柑桔80亩、